蜜蜂的秘密(蜜蜂的秘密生活电影)
蜜蜂分群
王铎回忆录《一蓑烟雨》120:
《一蓑烟雨》
王铎 著
九、自然之数:蜜蜂的秘密
看官,虽说我没有经历过越战的冲锋陷阵,也没有上山下乡的大起大落和背井离乡,更没有游历过名山大川等等,但就我平凡的生活而言,所遇到的一些天象、气象和物象等等奇观,也不算少。这主要原因是我喜欢观察,喜欢刨根问底。或许,因为置身于青岛,大海和天空的变化异常绚烂,所以养成了一种先天而生的好奇心。
举个UFO的例子吧,也许最能说明问题。
1987年8月中下旬,我与夫人秦雨“旅行结婚”要到南方去。当时,我们合计要去这么几个地方,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你想想,天堂什么样,多么美,咱不知道,也去不了。可“苏杭”我去过,确实很美,所以我希望陪妻子故地重游。
我们合计的“苏杭”线路是这样的:从青岛乘三千吨的大海船去上海,然后再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去苏州。等在苏州玩够了,再乘小火轮渡太湖,到达无锡。最后从无锡乘火车到杭州,再从杭州回上海,由沪回青。这种规划行程线路的好处是,既保证了玩的时间,还十分省钱。
话说8月27日下午五点多,我与妻子便于上海提篮桥码头登岸了。等临时找个小店安顿下之后,我们又一起赶往上海火车站,去买第二天前往苏州的第一班火车票。
看官,按照旅游地图所示,买完火车票,离火车站不远,就是我们要去用餐的一家“老正兴”餐馆。当下,我站下来,从西边还没落山的太阳开始,向南、向东……一边辨认方向,一边仔细寻找餐馆的招牌。
可是,就在我巡视东天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像篮球大小的发光体……对了,像一个金色圆盘一样的发光体——从一幢房子的背后慢慢升了起来。
起初,目测一下,这个圆盘离地面也就二十米左右,能够看得真真切切……
因为它还在快速飞行,又时不时地被附近的建筑物遮挡着,很有种天外来客“飞碟”的样子。我一看手表,指针正好指在傍晚六点四十三分。心想,这下可叫我逮着了,可不能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看官,当时我脖子上正挂着一架日本产的“富士卡”照相机,是1985年花了我全部积蓄的血本1500块钱,在天真照相馆买的。当时一举相机,就可以把这个圆盘给抓拍下来。
可是那个时候的“旅行结婚”,彩色胶卷都像金豆子一样金贵,尤其是像我一样只带了两个进口的柯达卷,一般是不舍得随便乱拍的。所以,一定要看个究竟才能拍。
也许,只有短短的两三秒钟,只见那个金色的圆盘像蒲团一样,一边飞,一边顺时针旋转着。从里到外,像是有十几道“金线”盘在一起,并且外沿儿不规整,就像点着的鞭炮引芯那样,还闪着星星点点的火花和亮光……
看官,只在此时,一下子我明白了。我想,这一定是一群类似于蜜蜂一样的小昆虫,在空中上演的“集结”把戏。因为金盘不算大,直径顶多也就有个半米多,既不是金属的,也不是固体的,绝对不是什么“飞碟”。看到此处,原先已经举起的相机,这就又放下了。
大约到了七点左右,这只金色的圆盘已经升到四十多米高了,而且越来越明亮,像一轮初升的月亮,周边还是不规则的,仍旧在不停地旋转。
此时的天空,已经由黄绿变成了蓝黑色,金盘也由正圆,变成了椭圆。慢慢地越升越高……只一闪,就踪影全无了。
随后,我和妻子直奔“老正兴”餐馆。还记得我当时一边喝着嗥酒,一边分析这一奇观的成因。
看官,那天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站着不动都流汗。我当时在想,这是一群小飞蛾吗?不大像。因为飞蛾一般飞不到那么高。可是,又有些像,因为金盘中间,有不时翻动翅膀的影子。而最像的,还是蜜蜂。因为只有蜜蜂能够飞得这么高,并且还有这种互相追逐、成为圆盘和圆球的行为。看官,这是我早在七八岁时候的经验。那时,在西镇的团岛山上,就见过这种情景。
团岛山不高也不大,很平坦的,却有着好多吸引孩子的地方。
这里有座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德国炮台。炮筒都没有了,只有圆圆的炮塔顶盖,像个倒扣的大锅底一样镶嵌在水泥平台上。
只要是夏天,孩子们赤着脚站在上面,都烫脚。冬天呢?由于海边风大,这里又没遮挡,都站不住人。
炮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德军修建的。炮台底层,还有射击孔、观察室、弹药库和营房。到了我小时候,早已荒废了。山上到处都是树和青草,成了孩子们爬上爬下、出来进去的迷宫。
站在德国炮台上,最有趣的游戏叫做“磨电的”。那时,孩子们书包里都有一把铅笔刀,拿出来,在炮台的大圆铁盖子上磨一磨,就能够沾上磁性。要检验刀上磁力的大小,还要看谁会磨,且磨得时间长,磁力就更强。
有时,小刀磨完之后,还要在大圆铁盖子上剐一剐,将剐下的细铁沫子放在一张作业本纸上,用小刀沾一沾,看谁沾的铁沫子多。
还有另一种玩法,即将小刀放在纸的背后,轻轻活动一下,纸上的铁屑就会来回活动,就像挑动的眉毛一样,非常神奇。最让孩子们不可理解的是,即使不用剐铁沫子,而将纸片撕成碎沫,用小刀一蘸,也能把它们吸起来。
这种游戏的绝妙之处,是让孩子亲身感受到物质的磁场、磁性和磁力。感受到磁场的正负极,是相吸还是相斥自然就知道了。有的时候,孩子们还用磨过电的小刀,互相吸一下,比比谁的吸力大……
其次,山上还有一片像杨树林子一样的电线杆子。它们都很高,有三四十米的样子,是一节一节的木柱子连接起来的。每根柱子上,都拉着好多“人”字形的钢丝绳,用来固定。柱子与柱子之间,也都成了电网。有“之”字形的、“W”形的,还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儿。听老人们说,这是日军在打败德军之后建立的“无线电”电台。
那个时候,老西镇人称呼无线电电台,不叫电台,而叫“无线电”。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无线电台,二是专指收音机。如果我们翻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电影,就会发现,里面的人物都把收音机叫做“无线电”。如,“你这台无线电真漂亮!”
那么,在旧青岛一说到“无线电”,就专指团岛的无线电发射台。也就是说,这里的众多电线杆子,实际上都是些无线电电台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据说,它们的发射和接收功率都很大,可以与日本的东京、长崎和佐世堡通讯联络,也可以与欧洲各国和美国进行通话。
那个时候,每到下雨天,或刮大风的时候,孩子们都会跑到无线电天线下面,耳朵紧贴在电线杆子上面听声音。听风的声音,听细雨与电线发出的噗簌簌的声音,还听天线自身发出的嗡嗡嗡的声音。听说,在这些声音里面,还会听到越洋电话的声音。
其实,我站在电线杆子底下也不知听了多少回,除了上面说的那些声音外,并没有听到过越洋电话的声音。呵呵,这些不负责任的老人,净是拿孩子来开国际玩笑。
好玩的地方还有一片密密的杂树林,这里草也长得特别茂密。四五个孩子一跑进去,人早没了,都给草淹没了。
细听四野,除了鸟叫之外,就是各种昆虫的叫声。这里特别安静,安静得连风都停在树叶上不愿意吹了,连阳光都跑到草丛中睡大觉去了,连云彩也停在半空中打盹了。呵呵,这真是孩子们当年最惬意的地方。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曾经看到过一群蜜蜂在空中互相追逐、互相组成金色圆盘的景象。一开始,并不知道它们这些小昆虫是在干什么?等后来问过老人,才知道,它们这是在进行分群和分巢。
也就是说,一群蜜蜂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家族就大了,就必须分群了,就必须寻找新的栖息地了,就必须建立新的巢穴了。这就像人类的分家一样,它们也要进行迁徙,寻找新的领地。
这里的蜜蜂蜂巢特别多,都挂在大树上。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它们也不蛰人。起初,先是一只蜜蜂蜂王飞在半空中,有一人多高。然后,它悬停在空中,自身旋转着,还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翅膀的光亮。有时,这些翅膀还会突然耀眼地一闪,金光璀璨……
接着,就有几只蜜蜂划着弧线,交替着冲了上来。紧接着,又是十几只、几十只相互交替着飞行,也跟了上来。那些个扇动的翅膀,经阳光一照,都频频闪烁,像一道道金线,自下而上地、快乐地闪烁着。
看看蜜蜂们要追上来了,蜂王就直线向上飞,拔高了,一下子出去一丈多高,又开始悬停在空中。
蜜蜂们一看,蜂王拔高了,也跟着呼啦啦地拔起高来,重新追逐。
就在蜜蜂们即将撵上蜂王的时候,只见蜂王迅速划出了一道S线,继续拔高。这一股猛劲儿,呵呵,十几米就出去了!后面的蜜蜂也一齐追逐,开始排成了长队,在空中形成了一道金线,真是好看。
只等蜂王再拔高,再向上冲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蜜蜂就蜂拥而起了。它们互相追逐着,像一条长长的、金色的光带,交替上升、划着弧线,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当然,蜂王还是要继续拔山而起、拔海而起,直冲云霄的。那么,它身后的这条金色的光带,也终于可以看到了尽头儿。用不了一会儿,这只蜂王所带领的蜜蜂,就变成了一个圆盘,一个金色的大大的圆盘,飞走了……留下一片湛蓝的天空……
有时,我常常这样想,大雁的飞行要排成“人”字、“个”字和“一”字队形,蜜蜂的迁徙,也会排成旋转的圆盘,大自然确实是非常奇妙的。是谁给它们规定的必须这样?不这样就不行吗?***的大雁也没通知欧洲、美洲的大雁都得照着这样做。可它们的行为竟然都是一样的,你说奇怪不奇怪?看来,这只能归功于造物主了,只能说是它们的天性使然。
所以,由于有了这样的经验,我就对在上海看到的“飞碟”景象,见怪不怪了。看官,再接下来的事情,你说不奇怪也奇怪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妻子正在苏州虎丘游玩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喊:“中国发现UFO了!中国发现UFO了!报纸上登出来了,报纸上登出来了!”
出于好奇心,我看了一下那人拿着的苏州的报纸。一看,才知道,原来这就是我在上海火车站看到的那个金色的圆盘。因为报纸上写的很清楚,说是最先发现这个圆盘的时候,是在上海,后来又到了苏州。还有许多目击者,人们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当时我心想,这到底是什么?好像也不应该是蜜蜂吧?如果是蜜蜂,它们怎么能够飞得这么远?还飞到苏州来了呢!真是奇闻。
又过了好几天,等到我们来到无锡的时候,又听到有人在谈论这个话题。好像这个“飞碟”又在无锡,还是什么地方出现过,这就更增添了我的兴趣。我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的判断了。不过,我还是很难接受其他人的说法。因为,我当时看得很清楚,它明明不是一个金属的东西,飞行速度也很慢,自身不应该会发光,而且是一些小碎片组成的,确实是在自身旋转。
看官,现在我找到了上海龙华气象站观测场实习生陈锋的回忆,她也是当时的目击者。我们来看看她当时在接受采访是怎么说。
陈锋说,8月27日晚上8点多,她抄录完大小百叶箱的数据之后,职业性地抬头想观测一下天空中的云朵。不料,正看到了一个螺旋状的不明飞行物。她迅速打电话给中心气象台,可气象台的雷达上并未发现这个不明飞行物。
陈锋说:“当时,它的形状像碗盖一样大,后面留着一个长长的火红色的尾巴。它由西向东呈比较平稳的抛物线状,就是螺旋式地飞行。大概我看到的整个过程,有一至两分钟的时间,之后就没有了。”
显然,陈锋所见到的UFO景象,是在我之后了。从观测的时间上来看,也比我晚了接近一个多小时。
后来,有消息说,这个UFO还接连在上海、苏州和无锡之外的城市出现过,影响整个华东地区,最远能够到达福建地区。这些,我不大相信。
在这里,我想引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来作注释。也就是说,春天一来,全国各地到处花开似锦,这是自然规律,人们年年相见,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奇怪。而蜜蜂的分群,如果同处在一个时期,此地与彼地的蜜蜂都在分群,可能就成奇观了,这就是误会的所在。从而认为,这是同一个UFO在全国飞行。其实,如果你留心,会不难发现:这些所谓发现UFO的地方,均同处一条南北花季带上。并且,随着中国南北方花期的不同,蜜蜂分群的早晚也是不同的。
看官,野生蜜蜂的分群,当然不是年年都有。而人们熟知的蜜蜂,多为人工饲养,人工分群。如此一来,蜜蜂分群的景观是不多见的。误会也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你想想,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说不定是哪一年,正碰上一个季节,全国南北各地,有几群蜜蜂正在分群,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说句不大中听的话,好多国外发现的UFO,也都与昆虫分群和迁徙有关系。外星人,绝对是有,毫无疑问。但,即使它有,也不可能来到地球上。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到地球上,就像我们也没有能力飞出太阳系一样。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可以去火星,去木星的其他卫星移民。叫我说,这也不奇怪。我的说法是,人类离不开太阳系,因为这是宇宙的一个最小的单元。也许,这就是造物主的一种天定的法则。
最后说一句,人类既然是一种地球上的物种,那么它也要遵循地球上的物种规律,早晚有一天,这一物种会因为自身基因的老化而衰竭,不可能千秋万代。所以人类要爱护地球,爱护自己的家园。那种动不动就进行土地开发,动不动就改造大自然,这都是非常有害的,会加速人类的灭亡。
古人说,物伤其类,唇亡齿寒。似乎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可我要说的是,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也就是我们发现蜜蜂分群的一些地方。至今,整整四十年过去了。据说,在偌大一个中国,野生的中华蜜蜂种群,几近灭绝,你再想看到它们的分群,几乎不可能了。
看官,究其原因,大概有三:
一是我们“成功”引进了欧洲的意大利蜜蜂。这种蜜蜂由于个体比中华蜂大、强壮,已经成为中华蜂的天敌。只要意大利蜂生存的地方,中华蜂会很快灭亡。
二是全国性的“杀灭蜂巢行动”,几乎已经成为国人的所谓“共识”。太可怕了!
三是大规模的毁山毁林“行动”,即所谓的改造自然的一大堆打着“文明”旗号的房地产工程,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痛哉,中华蜂无处藏身、无处安家了!
看官,中华蜂灭绝了,看似不要紧。其实,这是咱们中国人赖以生存的一个基因链条。试想,这也没有了,那也灭绝了。中国人的人种就会首先出现退化。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绿水青山,确确实实是金山银山啊!
中国人不能再毁坏家园了。我候,三十多年前的所谓“UFO”景象恐怕不会再有了。尤其是在现在的大城市上空,这是难得一见的物种的、生态的“UFO”,是中华蜂给我们呈现出的一条“金光大道”……呜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