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品牌(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真五常大米什么味?焖的干饭有多好吃?吃过五常大米饭的都能回答,只是十个回答里头可能只有一个比较靠谱。
这话不是忽悠,因为我这次吃到真的五常大米了,跟这么多年吃过的很多假五常大米比,确实有区别。
当然大米来路正,是我以“易货贸易”的方式,用酒从核心产区换来的。吃了真五常大米才体会到假货假在哪里,为什么假和怎么造假。
有多少人吃过五常大米?能天天吃饱喷香的大米干饭,曾经是百姓的百年梦想。如今好了,不仅能吃饱,还挑着好米吃。在挑食的人群中,这些年首选五常大米,还要稻花香牌子。
看2019年的数据,据第一财经报道,市场上五常大米年销售量大约0.1亿吨。当年全国稻谷总产量2,1亿吨,总消费量1.94亿吨。透过这个大数据不难看出,国人每天吃的大米饭,约20碗里就有一碗五常大米饭。或者说,20个吃大米饭的人里,就有一人吃的是五常大米饭。
现实生活中,这个比例对不对呢?显然不对,可是大数据不会有假。那么,可以确定,这么高的五常大米比例有问题。我们往下看。
五常大米够多少人吃?还是要看大数据的。据农业部门统计口径,五常地区大米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其中的五常单个品种大米50万吨。
这组数据也是真的,网上很容易查到。问题就来了,根据2019年大米1.94亿吨的消费量,五常大米只有50万吨产量,远远达不到20碗里有一碗的比例。
还有个微观数据,像南方人那样天天吃米饭,一人一年能吃大米110公斤。
换句话说,五常大米的产量,只够450万人吃。而每年销售出的五常大米,却能满足9000多万人吃饭。
五常大米的真实身份?这里要拐回去说五常大米的身世。
很多出土物证显示,我国对稻谷的驯化种植有一万年的历史,五常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能追溯到唐代。五常大米作为一个水稻品种,勉强可定位在清代,距今不到二百年。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在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驻守吉林的富俊将军,从邻国朝鲜引进一批富有水稻种植经验的农民,入境种植水稻。但是东北气候条件不适合水稻生长,稻农们从鸭绿江对岸的浑江开始,一路下来,种到通化都不大成功。直到1875年,辽宁恒仁才有一位姓金的朝鲜稻农种出了稻谷,产量很低。
1904年在东北发生了日俄战争,清廷请来打俄国佬的日本人,顺便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和适合东北地理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后来经过多次改良选育,终于在“陆羽123”、“龟尾”、“农林1号”、“农林22号”等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培育出了五常大米。
同时,他们农场主“公司加农户”的管理模式,促使东北很快形成水稻种植丰产区。从1932年6万亩,发展到1940年的3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80多万吨。
你吃的不是五常大米?前面的大数据已经证实,五常大米再好,产量再高,一年也就50万吨。可是每年销售的千万吨从哪里来的?随便问任一个商家,都会信誓旦旦,我这是真的五常大米。再随便问任一个用户,也都说自己吃的是五常大米。
可是明显的数据对不住,多出许多的五常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呢?再看东北大米其他数据情况或许知道线索。网上数据东北年产大米约3400万吨,仅2019年天猫超市销售的大米,东北大米占60%,答案就有了。
可以这么说,超量销售的五常大米,大概率是东北大米。我这些年陆续买了很多家五常大米,确实比本地大米好吃。总结下来,所谓的五常大米的优良特色,倒不如说是东北大米的特色,软糯,稻米香浓。
真五常大米原来是这样!还接着上面的话题。
市场销售的大米之所以都成了五常大米,跟白酒、普洱茶一个运营模式,追求名牌效果。名牌销路广,价格高,赚钱多。名牌产品没那多怎么办?好办,造假。白酒搞勾兑,茶叶搞拼配,大米也是拼配。
举例来说,一斤东北大米2块钱,一斤五常大米10块钱,东北大米里掺点五常大米,就成了五常大米,2块变成10块,煮着也有五常大米的香味。就这简单,都成了五常大米了。
前段时间有酒友用他的真五常大米换我的酒,于是有机会吃到真的五常大米饭。到今天已经吃了十几天,感觉也就比拼配米好那么一点点,表现并不很突出。不同的是,剩饭到第二天不回生,米粒嚼着富有弹性。
这个五常大米应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