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最大银行)
在金融脱媒、利差缩小的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凭借高盈利、轻资本、抗周期性等优势为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国有大行更是早早布局,且架构安排更为特别。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私行业务规模均超两万亿元,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私行业务规模增幅高达20%。几家大行的私行业务战略各有侧重,如工行、农行重“综合”,中行攻“跨境”,交行靠“全牌照”等。但面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股份行在私行业务领域乃至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强劲表现,国有大行在百花齐放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有所突破。
四大行管理私行资产均破万亿元
我国高净值人群基数大、增速快。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位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高净值人群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也从2016年至2018年的12%提升到2018年至2020年的15%。
在国内,最早开展私行业务的正是国有大行。2007年3月,中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私人银行部,国内私行业务正式启航。一年后,工行、农行、建行相继取得私行业务专营牌照。这种将私行业务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垂直管理,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等并列成为独立部门体系的模式,使几大行的私行业务在零售渠道的加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按照管理资产规模和客户数来划分,国有大行中,工行、中行、建行、农行位列私行第一梯队,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万亿元,服务客户超10万户;交行居于私行第二梯队,管理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服务客户过万户。
截至2021年末,工行私行业务管理资产2.32万亿元,私行客户数19.95万户。中行私行业务管理资产2.16万亿元,私行客户数14.73万户。建行私行业务管理资产2.02万亿元,私行客户数17.72万户。农行私行业务管理资产18465亿元,私行客户数17万户。交行私行业务管理资产9951.99亿元,私行客户数7.04万户。
关注非金融服务的增值效应
在高净值客户投资理念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私行业务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只有确定好清晰的战略定位,围绕定位不断提升***水平,用好各类资源,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从几家大行的私行业务布局来看,做强“特色”已经是较为明确的策略之一。其中,工行、农行、中行强调服务内容的“全面性”。具体来说,建行的服务内容基本涵盖了资管与服务、特殊服务、非金融服务等业务。农行在最新年报中介绍,正以投研能力为基础,大力推广资产配置和保险规划服务,创新推出资本市场综合服务,积极开展家企一体化服务。工行的“综合化服务”内涵更丰富,即根据私行客户多样化需求,构建“个人—家业—企业—社会责任”多场景共建的私行客户综合化服务生态,其所实践的“生态化”路线也是目前被看好的私行发展路径之一。
事实上,高净值人群现阶段除财富管理外,更注重非金融服务,这就要求私行业务提供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覆盖品质生活、健康医疗、旅游商务、子女教育、社交平台等各方面的非金融服务。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介绍,从收益角度看,非金融增值服务投入高,但回报更高,一方面可以增加获客,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黏性,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挖掘存量高端客户,快速积累私人银行客户规模和资产。尽管国内私行近些年也不断提升增值服务,但与国际领先的标杆私行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丰富产品货架是突围关键
疫情之下,考虑到多市场投资对防范波动、对冲风险意义巨大,高净值人群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也显著上升。
在这方面,中行的“全球化”特征显然更具优势。据披露,中行的私行业务主打“境内外联动”,通过推进亚太私行平台建设,在中国***、中国澳门、新加坡等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地区和***均设立私行中心,私行业务的渠道和网络已经更加完善。中行的代销产品库拥有包含境外股票、债券、商品各类策略在内的公募、私募产品,可以满足高净值人群的海外投资需求。
可以说,搭建***式产品货架是私行乃至大财富管理领域的普遍共识。无论是探索综合化服务还是强化跨境资产配置,本质上都是丰富产品货架和提升竞争力的体现。相较于其他大行,交行私行业务的优势之一正是“全牌照”。据该行人士介绍,为满足私行客户财富管理需求,交行加强集团联动与外部合作,推出私募理财、投资类信托、TOF(信托型组合投资产品)、阳光私募、国内市场首款CTA(商品交易顾问)另类投资策略理财产品;依托旗下的交银国信创新首单慈善信托产品,专供有慈善意愿的家族财管客户;定制匠心传承、股权类等家族信托方案,产品投资策略不断丰富。
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认为,卓越的投研能力、***的产品设计能力和丰富的产品体系是私行业务突围的关键。一方面,要持续跟踪客户需求变化,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和产品结构。另一方面,要保持卓越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从固收类到权益类、另类投资领域,从境内配置到境内外一体化配置,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产品体系。
本文源自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