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顺序表(唐代皇帝顺序表及年号)
1.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在位8年(618-626),617年起兵于晋阳,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夺取长安。拥立炀帝孙杨侑为帝,尊炀帝为太上皇,自领大丞相,封唐王。618年,炀帝遇弑,迫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建都长安,年号武德。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河北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全国统一。626年玄武门之变,被迫禅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635年死,享年69岁,庙号高祖。
2.世民,高祖嫡次子,在位23年(626—649),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年号贞观,虚心纳谏,对外开疆拓土,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尊号“天可汗”。对内文治天下,精简***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国泰民安,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享年52岁,庙号太宗。
3.治,字为善,太宗九子,在位34年(649-683),沿行太宗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勤于政事,领土最大化,657年灭西突厥、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百姓阜安,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永徽之治”。660年以后,因病,武皇后开始干政,二圣临朝。享年56岁,庙号高宗。
4.显,原名李哲,高宗七子,武后三子。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共5年半。683年即位,母武则天临朝称制。684年被废为庐陵王。705年神龙政变,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边疆稳定。享年55岁,庙号中宗。
5.旦,原名旭轮、轮,高宗八子,武则天四子,984年-690年,710年-712年,两度在位,共8年,谦恭好学,精通书法,684年即位,武则天垂帘听政。690年降为皇嗣。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复位。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把持朝廷大政。716年死,享年55岁,庙号睿宗。
6.武曌,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在位15年(690-705),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67岁即位,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君子满朝治天下,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贤才辈出。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酷吏政治,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705年,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被迫退位。享年82岁,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7.重茂,中宗四子,在位不足1个月,710年中宗死,16岁即位,嫡母韦太后临朝称制。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被废。714年死,享年20岁,谥号为殇。
8.隆基,睿宗三子,在位44年(712-756),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勤于政事,革除弊害,拨乱反正,鼓励生产,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极盛之世。后期渐怠朝政、骄奢淫逸,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宠爱杨贵妃,爆发“安史之乱”,由盛转衰。756年李亨自立为君,被尊为太上皇。762年死,享年78岁,庙号玄宗。
9.亨,原名嗣升、浚、玙、绍,玄宗三子,在位6年(756-762),在灵武即位,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757年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享年52岁,庙号肃宗。
10.豫,原名俶,肃宗长子,在位17年(762-779),为人仁孝温恭。762年被宦官李辅国等所拥立,并同年平定安史之乱。763年,吐蕃攻占长安,出逃陕州,起用郭子仪击破吐蕃,平定仆固怀恩之乱。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任用杨绾为相,致力于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但迷信佛教,寺院多占农田,***经济政治进一步恶化。享年53岁,庙号代宗。
11.适,代宗长子,在位27年(779-805),以强明自任,信用百官,严禁宦官干政,任用杨炎为相,废除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政治清明,中兴气象。古文运动兴起,后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民怨日深、政局转坏。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781年发动削藩战争,爆发“二帝四王之乱”,依靠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等平乱。后期,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对藩镇多事姑息,总体局势安定。享年64岁,庙号德宗。
12.诵,德宗长子,在位186天,慈孝宽大,仁而善断,涉猎诸艺,擅长隶书。任用王叔文等人变法,改革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史称“永贞革新”。但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的利益,被宦官俱文珍胁迫禅位给皇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享年45岁,庙号顺宗。
13.纯,原名淳,顺宗长子,在位15年(805-820年),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图中兴,削藩成果巨大,重振中央***威望,史称“元和中兴”。享年43岁,庙号宪宗。
14.恒,原名宥,宪宗三子,在位5年(820-824),为宦官梁守谦所拥立,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荒废朝政,河朔三镇复叛。享年29岁,庙号穆宗。
15.湛,穆宗长子,在位3年(824-826),15岁即位,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引发染工暴动事件,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享年17岁,庙号敬宗。
16.昂,原名涵,穆宗次子,在位14年(826-840),为人恭俭儒雅,博通群书。18岁即位,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以图消灭宦官势力,败,被软禁,抑郁而终,享年31岁,庙号文宗。
17.炎,原名瀍,穆宗五子,在位6年(840-846),为宦官将领仇士良和鱼弘志所拥立。性情沉毅,雄谋勇断。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843年平定昭义节度使刘稹叛乱。845年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的税源兵员。对内打击藩镇和毁佛运动,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史称“会昌中兴”。享年32岁,庙号武宗。
18.忱,原名怡,宪宗十三子,在位13年(846-859),为宦官马元贽等所拥立,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惠爱民物,勤于政事,孜孜求治,整顿吏治,限制宗室和宦官,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安定繁荣,史称“大中之治”。民称“小太宗”。享年50岁,庙号宣宗。
19.漼,原名温,宣宗长子,在位14年(859-873),器度沉厚,姿貌雄杰,改元咸通,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动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享年40岁,庙号懿宗。
20.儇,原名俨,懿宗五子,在位15年(873-888),12岁即位,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引发王仙芝、黄巢起义。长安失守,逃亡蜀郡。调动各镇节度使平定黄巢起义,返回长安。盐池之争和襄王之乱。享年27岁,庙号僖宗。
21.晔,原名杰,懿宗七子,在位16年(888-904),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尊礼朝臣,励精图治,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中央禁军折损,国力兵员不足。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900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被软禁。后为宣武节度使朱温所弑,享年38岁,庙号昭宗。
22.裕,昭宗长子,在位1年,900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监国,即位。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昭宗复位,降德王。904年为朱温所杀。
23.柷,原名祚,昭宗九子,在位3年(904-907),为权臣朱温的傀儡,一切政事皆不定夺。907年,被迫禅位于朱温,废为济阴王,后遭鸩杀,享年16岁,谥号为哀。唐亡。
结语:唐朝,最让人怀念的是安史之乱之前的时代,那是一个雍容华贵、繁荣富强的国度。太宗的贞观之治、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后的武周治世、玄宗的开元盛世,可与之相媲美的也只有汉朝,所以我们常常能听到汉唐盛世,便是如此。唐朝之所以能够繁荣,一是多明君,二是多贤臣,长孙无忌、魏征、狄仁杰、房玄龄等等,三是基于隋朝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得***机构能够合理健康的运转,使官明其职尽其责。唯一瑕疵的大概是它的藩镇制度吧,藩镇割据,导致中央集权的削弱,而无力控制天下,分崩离析也就不难理解了。不可否认,唐朝就是中华民族古代最富强的时代,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军事强盛,文化多元,百姓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