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拙政园(拙政园图片)

2022年05月07日 09:28:03 育儿 27 投稿:志袁为刚
拙政园

50000㎡地,500年,多少时空在对话?

拙政园

没有他,就没有拙政园

510年前,一个官场失意的中年男人辞官回到了故乡苏州,就此拉开了拙政园传奇的序幕。

这个人,叫作王献臣。

拙政园

拙政园美景。造园时“借景”远处的北寺塔,让人以为那是园中一部分。摄/殷启民

王献臣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24岁进士及第,去了礼部行人司,起点比同时期的唐伯虎还高不少。

刚入仕两年,他就奉命出使朝鲜。因为家族隶属锦衣卫的身份,只过三年,王献臣又升任监察御史(类似纪检委员),责任重大,深受信任,可谓官场得志。

拙政园

拙政园美景。园林中往往“就曲避直”,以增情致,图中就有“一波三折”的感觉。图/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然而,风云突变。

王献臣因为秉公办案,触犯了东厂太监的利益,招致陷害,接连遭受廷杖、狱刑之苦不说,还直接从京城被贬到了福建一个县。

而王献臣父亲在这期间,明确表示不会因私而为儿子去求情,他说:“吾子之仕,吾固教之忠矣。苟不率职,则国有明宪,明天子在上,吾敢贰于吾君,以行吾私哉!”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出王家公私分明的特点。

这种“刚直不阿”的底色,也一直贯穿着王献臣的生涯,他因此频招忌恨,起起落落,还曾做过广东驿丞,只是个***馆长,心里也是很苦涩了。

如此反反复复,他终于心灰意冷,借父亲丧事之机,彻底告别了官场。

那一年,他40岁。

拙政园

拙政园美景。这种造园手法叫作“框景”,框可方可圆。同时,这也属于欲扬先抑,先由洞门把视野缩小(也起到集中效果),走出洞门后豁然开朗。图为从拙政园的“别有洞天”望中园景色。摄/殷启民

他决心隐逸之后,就开始琢磨建园子的事情。官场无可容身,自然想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当时正值明朝,园林艺术已经进入成熟期,文人与官僚间也颇盛建园之风。

尤其在苏州,经济繁荣、位置优越,有丰富的水资源利于造池,充足的太湖石、黄石等材料利于叠山,园林艺术自然更加发展。

也正因此,苏州多产技艺高超的造园匠,时称“花园子”;而王献臣的好友,与唐伯虎共列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zhēng,通“征”)明,也因为志趣相投而愿意帮他设计。

这么看来,王献臣造园,齐聚天时地利人和。

后来,他带着地理先生在苏州满城选址,在东北街撞上了一处和梦中颇为相似的地方,池水盈盈,平坦空旷,便于明正德四年(1509)开始了造园。

拙政园

苏州园林分布,从中可见其园林文化的兴盛。拙政园在东北角。图源/《地道风物·苏州》,制图/Paprika

拙政园

返璞归真

造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当时,官僚在造园上攀比之风颇盛,尤其热衷搜罗奇花异石(建于拙政园后的留园就因冠云峰名绝一时),但王献臣不想和他们一样。

他想要“闹中取静,不出城市而得山林之性,逍遥自得而享闲居之乐”,而且心里隐隐地,想抒发对官场的失望和讽刺。

于是,他选择反其道而行之,用朴素澄净与官场的浮华污浊区别开,更强调自然山水而非人工雕琢以追求舒朗、隐逸的风格。

拙政园

现在的拙政园还保有明时水面舒朗的感觉,“舒朗”即为王献臣的风貌与追求。图/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在造园中,主要有叠山、理水、建筑、植物四个元素。

明时的拙政园,后三者特点比较突出(现在的山是清朝增设的,明时的拙政园更重水面的开阔,所以没有在水中叠山)。

顺时针旋转90°观看(逆时针旋转也有惊喜)~

拙政园

面对开阔的水面,是不是有身心舒畅的感觉?摄/张心怡

这块地,本就有积水,而苏州河港纵横,地下水位较高,也利于凿池引水,园林自然可以选择以水为主题,突出水的开阔与清澈来营造舒朗隐逸的氛围。

因为需要留陆地给建筑和植物,也希望各个角度观得的水景层次不同,所以古时造园往往偏好狭长型水面。

当然,水也贵在灵动,有变化才有生气,因此常会使其往侧面蜿蜒延伸,正所谓聚处宜辽阔,散处宜曲折。

这个以突出水面为主的布局,大致保存到今天。

拙政园

王氏拙政园示意图,具体细节、水形位置长期存在争议,但可大致感受其当时池面开阔、建筑稀疏的舒朗风格。“若墅堂”为主建筑,它与“倚玉轩”的位置至今未变。“梦隐楼”为另一重要建筑,至今变迁为“见山楼”。根据唐堃《浅析王氏拙政园》图3-1、高居翰《不朽的林泉》图2.92重绘。制图/Q年

而建筑,也是为了突出水面而服务,它们绕水分布,数量不多,间隔稀疏,风格朴素。

拙政园

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图》中的倚玉轩,可见其风格朴素,强调自然野趣。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拙政园

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图》中的小飞虹,只是一座简易的桥,没什么花样。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园林总需要先确定一个主建筑,放在核心位置,用于观景,亦用于待客。这一般会使用高大宽敞的厅或堂。某种程度上,它有点像沙发,因为沙发一般放在客厅、对着电视、也用来待客。

正因为在主建筑的安排上很讲究,它的位置一直沿袭下来。

拙政园

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图》中的若墅堂(主建筑)。“墅”,野字+土字,仿佛田间土舍,朴素而有野趣。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至于植物,也是为了突出自然野趣。据记载,当时有柳隩、玫瑰柴、芭蕉槛、桃花沜、芙蓉隈、竹涧、听松风处……

拙政园

文徵明《拙政园十二景图》中的来禽囿,是一处果园,种着数百株果树,果实成熟后便会引来飞禽,富有野趣。图/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有趣的是,据英国学者柯律吉(Craig Clunas)研究,王献臣因为信奉道教,以食果为神仙象征,在园内栽植了大量果树。而这些果实,可以供应明代江南十分兴盛的果脯业,构成了王献臣辞官后重要的经济来源。

拙政园

现在拙政园内的古树,不知它见证过什么呢?摄/殷启民

据说耗时了16年,园子才好不容易落成。

王献臣遍征园名却都不满意后,自己选择了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了“拙政”二字为园名。

一方面,暗喻自己是拙者,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的“政”事,隐含自嘲,也表明隐逸倾向,另一方面,似乎有“笨蛋从政”的讽刺味道。

这么看来,逆着世俗、弱化建筑、突出水面的舒朗布局,也是“拙政”的代言。

拙政园

水中的拙政园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舒朗的水就像“拙政”的镜子。摄/方托马斯

拙政园

在变迁中走向精致

拙政园建成后没几年,王献臣就病死了。有记载他“死于恶疾,症状为浑身奇痒,辗转一年,搔之见骨,皮肉溃烂”,推测是由于信奉道教服用丹药导致中毒而亡。

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与徐家三少爷豪赌(徐三少的侄子建造了后来的留园),押上了一整座拙政园。没想到徐三少暗地里作弊,园子就这么一夜间易了主。

百年之间,园渐荒废。明崇祯四年(1631),徐家后人把拙政园一分为二,东部卖给了刑部侍郎王心一,他善画山水,后建成“归园田居”,一派自然风光。

拙政园

现在拙政园东园(原“归园田居”,后散逸)的涵青亭,为现代重建。摄/殷启民

清顺治五年(1648),剩下的拙政园被卖给了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为了取悦夫人,园林变得建筑奢丽,花卉鲜妍。

陈之遴因南北党争而获罪被贬后,清康熙元年(1662),拙政园被没为官产,其后做过驻防将军府,也做过兵备道行馆。

至此,拙政园的园主虽屡有变动,但旧貌尚存。

拙政园

现在的拙政园主建筑远香堂内景,可见其精致。对面是雪香云蔚亭,构成“对景”。从门框间看去,门框如画框,形成“框景”。摄/殷启民

然而,吴三桂的驸马王永宁进驻,其入世的喜悦呼之欲出。他挖渠造丘,增设建筑,注重雕饰,极尽华美。据载,“园内建斑竹厅、娘娘厅,为三桂女婿居处。又有楠木厅,列柱百余,石础径三、四尺,高齐人腰,柱础所刻皆升龙,又有白玉龙凤鼓墩,穷极侈丽”。他还常在园内举行盛宴,时人有“素娥几队出银屏”、“十斛珍珠满地倾”之句。

后来,吴三桂举兵反清失败,王永宁惧而先死,拙政园又成了官家之物,日久荒凉。

清乾隆三年(1738),已经少了一半的拙政园又被一分为二,形成“书园”和“复园”。

复园主人蒋棨(qǐ)重视自然山水,近乎恢复拙政园旧貌,但园林在他死后很快又荒废了。

至此,加上之前分离出去的“归园田居”,原来的拙政园变成了东、中、西部“三分天下”的局面。

拙政园

现在的见山楼,重檐卷棚歇山顶。重檐是指有多重屋檐;卷棚是指屋顶最高处没有明显立起的“正脊”,而是以弧度过渡下去;歇山顶的侧面都会有一个垂直的小三角形面,因为其构造在那里折了一下,好像“歇”了一下。这种屋顶属于较高的规格,可见清朝建筑的讲究。图/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直到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后,将书园、复园、归园田居一并收归,甚至还有所扩展,建成了在东北街长达一里多的忠王府。

拙政园现存的“见山楼”,名字就是李秀成起的,它是由王献臣的“梦隐楼”变迁而来。从名字的区别,也可看出园主内心的区别了。尽管取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之句,但其中似也蕴藏着向外扩大视野的雄心。

这座两层的见山楼也很特别,它独立在水池中,三面环水,彼时只有西边连通陆地;同时,上二楼的通道不在室内,却在意想不到的室外爬山廊上,易守难找,十分安全。因此,忠王选择这里作为他的办公之所。

拙政园

现在的见山楼,上二楼需要走外部的爬山廊。廊一般就曲避直,以增情致。廊壁开有漏窗,形成“移步换景”效果。摄/殷启民

有趣的是,他总在楼上梳洗,恰巧被围墙外的农民看到。此后,一些农民就会一早站在围墙外高高的荒墩上看一个穿着黄色袍服的人梳洗。日子一长,忠王和农民搭上了话,多次为他们主持公道,老百姓便为他建造了一座“民不能忘”的牌坊。

然而,“工匠数百人终年不辍,工且未竣,城已破矣”。忠王府还没竣工,李鸿章就攻占了苏州。他在给李鹤章的信中写道,“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清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又将忠王府拆分,将景致最佳的中部征为江苏巡抚行辕,西部物归原主,东部由于主人在太平天国期间逃得不知去向,渐渐散为民用。

拙政园

精致的内饰与室外的自然风光构成奇妙的组合。摄/陶源

同治十年(1871)冬,江苏巡抚张之万(张之洞的哥哥)入住中部。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八旗奉直会馆”在其中成立。张之万颇擅书画,经营修治,“首改园门,拓其旧制,……其他倾者扶,圮者整”,终于使拙政园中部颇复旧观。尽管建筑已多变化,但曾经以水为主、自然舒朗的风格依稀可见。

而拙政园西部,于清光绪三年(1877)被吴县富商张履谦买下,易名为“补园”。 张履谦追求奢丽,留下了精致的建筑风格。

拙政园

现在拙政园西部(原“补园”)中的主要建筑,从外观即可见其华丽。其为鸳鸯厅结构,北厅为卅六鸳鸯馆,南厅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厅背阳,宜于夏秋居住,南厅向阳,宜于冬春居住。内部顶棚采用拱形状,可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利于听曲。摄/殷启民

拙政园

现在拙政园西部(原“补园”)中的留听阁,内部比中园建筑更加繁复。比如,讲究的红木家具、精致的门窗雕刻、多样的案头摆设(也叫作“清供”)。摄/殷启民

拙政园

拙政园西部一隅,远处是塔影亭,可见其花纹繁复。摄/陶源

拙政园

拙政园中部的小飞虹,借名王献臣当时的“小飞虹”。虽然两者并不直接相关,但明时过河用的小飞虹只是一座简单的桥,清时已经换用精致的廊了。图/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拙政园

清朝更注重造园手法,漏窗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不同,“移步换景”,宛如看连环画。摄/薛志坚

拙政园

各式漏窗,清朝时力求不重复,可谓真正的“花样儿”。摄/陶源

拙政园

室内各处都少不了装饰。摄/陶源

拙政园

拙政园中园、西园俯视图(部分)。建筑已比明朝时密集了许多。摄/卢文

如此,从园林的面貌,也可窥见不同人、不同时代的气质。而在变与不变,形与神之中,也多少有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拙政园

跨越时空的组合

那么,现在的拙政园什么样呢?

经过修复后的拙政园,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特点各有不同。

大体来说,山水的感觉蕴着明时的舒朗(尤其中园),建筑的风貌含着清朝的精致(尤其西园),而在旧址上新建的东园,为适应人们的游览休息和文化活动需要,布置了大片的草地、茶室、亭榭,略有现代公园的风格;拙政园现在的入口,也从中部搬到了东部。

而与明时面貌最相通的中部是全园的精华。

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简示图。如果你跟团旅游,很有可能会按照图中实线游览,但这种把三部分夹杂在一起的方式可能不利于体会拙政园的精华。因此,不少人建议单独游中园,模拟从旧时园门进入的感觉,虚线是其中一种线路选择。制图/Q年

我们不妨来把中园走一遍吧。

拙政园

拙政园中部简示图。图中顺序是被推荐的线路选择之一,由主建筑远香堂开始,以环水为主,有“起承转合”的效果。制图/Q年

拙政园

主建筑临水对山,位置在五百多年间基本未变。现在它叫“远香堂”,取荷花“香远益清”之意;采用四面厅结构,四面都可观景,视野开阔,风格精致。图/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拙政园

从远香堂进入枇杷园,由相对开阔进入相对封闭的空间,有种“由放到收”的感觉。从枇杷园内回望雪香云蔚亭,两处可相互观赏,形成“对景”。洞门使其与外界既隔又连,扩大了空间。摄/陶源

拙政园

园内一角的听雨轩,也可以使人“由动入静”。摄/殷启民

拙政园

从枇杷园出来,由收再放,走回水边,角度适宜静态观景,这里也正设置了倚虹亭可以一停。摄/陶源

顺时针旋转90°观看(模拟游园过程)~

拙政园拙政园

沿路而行,梧竹幽居四面有四个园洞,各向成画。绿漪亭在园林边角,把外围池面“点活”。绿漪亭可赏春景,待霜亭主打秋景,雪香云蔚亭主打冬景,荷风四面亭主打夏景,交相呼应。摄/殷启民

拙政园

荷风四面亭,位于池中,可360°赏荷,为清朝增设。王献臣建园时水面贯通,更加开阔。清朝增设池岛、亭子,使水面有分有合;而亭子四面通透,似隔未隔,增添韵致。可见明清拙政园的不同。摄/殷启民

拙政园

走出水面,可以向一侧去登高望远,曲径通幽。

见山楼,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楼一般两层,三面临水的建筑可被称作榭。图左是荷风四面亭。摄/陶源

拙政园

也可以去另一侧接着享受“戏水”之乐。

香洲(图右),“洲”与“舟”同音,它是一种舫。图左是倚玉轩,图中是小飞虹。摄/殷启民

拙政园

继续走到尽头是一座水苑。

小飞虹(当前水廊)、松风亭(左)、小沧浪(中)、得真亭(右),为清朝增设。摄/陶源

回到主建筑,游览线路首尾相连,暂时地“合”。

若是意犹未尽,还可再游,线路不同,季节不同,心境不同,常游常新。

拙政园

拙政园就在那里。摄/陶源

现在的拙政园,某种程度上,有点像明朝的“房子”、装着清朝的“家具”、修了现代的“大门”。多个时空都在其中碰撞对话,每一隅都是文化、艺术、历史与人心的交织。

而我们观园,也是以之为窗口,去看背后更大的世界。

- END -

作者丨樂兮

头图丨张朝阳

封图丨陶源

部分图片取自《地道风物·苏州》

特别支持丨苏州拙政园管理处

参考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刘敦桢

《苏州园林》《说园》陈从周

《拙政园》雨牧横山

《江南庭园》中村苏人

《淡墨停云拙政园》蒋晖

《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看拙政园设计风格的演变》杨浩

《浅析王氏拙政园》唐堃

《不朽的林泉》高居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园冶全释》张家骥

相关书籍推荐

拙政园

《地道风物·苏州》

带你走进江南烟雨,领略姑苏文化

https://m.tb.cn/h.e5Z0blq

点击链接,再选择浏览器咑閞;或復·制这段描述¥rrgJYfBw05t¥后到淘♂寳♀

点击下方图片,跟随图书君去别处转转

关注中国***地理BOOK

图书君会用最***的摄影作品

最用心地文字

把最奇妙的地理展给你看

扫一下,契约生成~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主题百科知识栏目每天分享日常生活小知识,互联为资讯,IT科技百科,家常知识科普等,旨在让大家快乐生活,开心学习,主题百科为您分享!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帝国主题之家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深圳市南山区海象营销策划工作室 备案号:粤ICP备2020139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