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格林春晓(金地格林春晓一期金地扑满花园)
每一幢房子都有一个故事,浓缩着人们安居乐业的朴素愿望,亦折射出人们居有所安、业有所乐的幸福祥和。看看湖海塘区块的和悦社区,从土坯房、砖瓦房到小洋房的更新换代,从散居农村到新社区聚居点的破土重生,从破旧瓦舍到崭新安置房的遍地开花,变化的不仅是房子,更是生活。
20多平方米纸糊墙的房子
一家六口的“蜗居”生活
下半截是石头,上半截是土坯,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住房的真实写照。1969年,家住苏孟乡清江桥村的陈云仙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结婚的时候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那时候的房子又黑又潮,和泥鳅洞没什么两样。”陈云仙说,那时的房子是黄泥房,屋顶铺了层茅草,一到下雨就漏水。
由于丈夫家有8个兄弟姐妹,一大家子十几口人都挤在一起生活。“一个房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灶台只有一个,大家还要轮流做饭。”陈云仙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公公房间除了一张床,就只有一个大酒缸。
好在陈云仙的父亲给女儿留了一间房子用于结婚,虽然只有20多平方米,但也免去了女儿与公婆妯娌挤在一起的尴尬生活。提起自己的房子,陈云仙说:“父亲给我的是空砖房,地面用水泥抹过的,住着比黄泥房要舒服。”陈云仙一直都记得当时的蚊帐、被子都是问邻居借的,等结完婚又还给人家。
就这样,20多平方米的空砖房承载了陈云仙一家对新生活的美好期待。为了住得更舒适,陈云仙用报纸把房顶整体糊了一遍。“那时候每年都要换一次,把旧的、落灰的报纸撕下来,再用新的报纸糊上去,虽然房子小,但谁来都说我家干净。”
就在这套小房子里,陈云仙的四个女儿先后出生了。为了让孩子们睡得舒适,陈云仙夫妻俩买了两张床,占去了房子的大半空间。“那时候真没什么家具,最大的就是床,小孩就在床上玩。”
砖砌大间房屋成主流
养奶牛换来装修钱
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建房抛弃了土坯,砖和瓦片成为建房必要的材料。41岁那年,陈云仙和丈夫建起了新房子。“一担谷子27块,卖了的钱就去买瓦片。”钱不够,陈云仙和丈夫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买建筑材料。
为了增加收入,陈云仙一边在村里生产队干农活,一边养奶牛赚钱,丈夫也一直在化工厂上班。“一头奶牛能卖2500块,当时水泥7块一包,砖头7分一块。”陈云仙说,那个年代流行盖四间大瓦房,房子都要大门大窗。“最大特色就是在正房旁边建一个厨房,用来做饭或存放东西。那时候甚至有姑娘要嫁人都要先问问男方家有没有厨房。”
边攒钱边装修,就这样,在夫妻俩的努力下,一座3层楼房逐渐完工,主楼旁还有厨房和卫生间。“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一起,生活也有盼头。”陈云仙还记得大女儿出嫁时,在自家堂前摆了四桌,邻里亲朋坐着丝毫不拥挤。
后来,女儿们逐渐长大,闲不住的陈云仙开始折腾起自己的院子。打井、种桂花和茶花……一到秋天,一家人在桂花树下喝茶聊天成了记忆里的温暖片段。
住进130平方米安置新房
过上原本羡慕的城里人生活
1992年,金华开发区成立,人口不足10万的江南小城区迎来大发展,在“再造一座江南城”的目标下,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小区相继建成。“那时候进城,晚上都亮着灯,真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让陈云仙没想到的是,她曾经羡慕的生活在2013年成为了现实。
2012年,对陈云仙而言最大的惊喜莫过于湖海塘公园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将湖海塘公园打造成金华的“小西湖”,清江桥和附近几个村需要整村搬迁。面对上门沟通的苏孟乡干部和村两委,陈云仙和丈夫虽然舍不得辛苦建的房子,但想到公园建设和生活环境变好,最终也欣然在征收协议上签上了字。
在金桂苑一期租住一年多后,陈云仙接到村干部的报喜电话,村里的安置房可以抽签了。“7月份抽签,8月份交钥匙,拿了钥匙就马上装修了,装修以红色调为主,看着温馨好打理就行。”当年12月,陈云仙和丈夫住进了金桂苑南区130平方米的新房,女儿们也纷纷住进崭新的安置房。
2018年10月,和悦社区由婺城区批复成立,陈云仙也由此成为了实打实的城里人。为了让村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社区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培育文艺类、公益服务类等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类居民喜爱的公益服务活动,切实保障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融合;利用社工站织密救助保障网、居民融合网、社区自治网等三张网,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辛劳一辈子的农村人,如今也有了退休生活,唱唱歌、打打拳、练练舞。操劳了大半辈子的陈云仙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碌了:每月一次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值班,每周参加草鞋志愿队活动,作为社区“和姐”的她还积极帮助邻里调解纠纷。“依然住在湖海塘边,日子是越过越幸福,吃穿不愁。”陈云仙说。
智慧住房值得期待
未来“美好生活驿站”已来
今年5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21年未来社区创建名单的通知》,陈云仙所在的和悦社区名列其中,成为全省第三批未来社区试点。
据悉,和悦未来社区创建项目属于整合提升类,包括金地格林春晓、新纪元香湖、金桂院、苏桂院共4个居住小区。社区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现有基础设施和条件,以创业、健康、教育为核心场景,依托数字化手段,以提升现有服务为主,着力改善社区及周边生活服务条件,打造区域“标杆”,引领周边人文、经济、生态环境的综合提升,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在不久的未来,大数据将为和悦居民精准“画像”,提供精准服务:物业公司将在社区智慧平台专设社区O2O模块,建立社区商业服务供应商遴选培育机制,通过App将周边商家引到线上,构建社区一公里微商圈;各小区将建立完善的社区智慧消防、智慧安保等预警预防体系及应急机制,建立数字身份识别管理系统;将在小区内设置多个不同类型的室外健身场,打造5至10分钟步行圈可达室内外健身运动场所……
当“未来”一词和人们安居乐业的“社区”相结合时,一幅多元驱动、活力无限的未来“美好生活驿站”画卷已徐徐展开。
从土坯房到空砖房,从安置房到未来社区,从“村里人”变为“城里人”,陈云仙和房子的故事未完待续。
作者 | 吴璇 吴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