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语录】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就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状态。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废寝忘食,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甚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多么的辛苦啊,怎么会快乐得忘记了忧愁?!
对于孔子来说,这二者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孔子幼年丧父,青年丧母,虽出生贵族,家道早已没落。故他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甚至去出席宴会时还被人驱逐。可以说,他很早就遍尝人间冷暖。后来周游列国,更是迭遭困厄,几乎性命不保。
但生命觉醒而内心强大无比的孔子,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却总保持乐观的心境。在《孔子家语》里,子路曾经问他:“君子亦有忧乎?”孔子回答说:“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你看,君子居然“无一日之忧”!
君子修行时,境界未得之前,以所追求的心意为乐;获得之后,又为自己具备良好的品行而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忧”呢!
所以,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所以,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难怪梁漱溟说,“乐”是孔子生活之中最显著之态度。
孔子从事的事业,无论传道解惑,游说诸侯,或者是著书立说,他的理想不变:“克己复礼”,“大道之行”。——统治者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和谐有序。可是,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有谁会真正听取他的意见呢?
孔子的乐观精神及进取精神就表现在这里:明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为他知道,自己坚守的道路是正确的,所以无论百折千回,他仍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孟子的话就是: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和信念,有这样宏伟的事业,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有机地融为一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