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来历 皮影戏的来历与介绍
提起皮影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无论是从影视剧中还是书本中,多少都有所耳闻,可亲眼见过其表演的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年轻人,处于新世纪,对于皮影戏这样的老艺术基本上也没有接触的机会,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今日便来所说这曾经惊艳辉煌,而今却急需传承保护的文化艺术—皮影戏。
皮影戏,又可称作灯影戏或是影子戏,是用兽皮或是纸板所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白色幕布后配合光源投射所进行的故事表演。皮影戏中精致些的人物剪影四肢可活动自如,在其手脚处支上木杆,表演者便可根据故事情节来进行操纵,表演时可谓是栩栩如生,配上如同说书一般的故事叙述或人物对话,再配合一些打击乐器和弦乐,使得表演引人入胜,故而其流传范围极为广泛,深受人喜爱。皮影戏因地域不同,又分为了各种流派,而关于皮影戏的起源,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提起汉武帝刘彻的爱情,恐怕大家只会想到他与陈阿娇的故事,可他与他的宠妃李夫人的爱情故事也十分动人。《汉书》中有记载: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又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相传汉武帝刘彻的爱妃李夫人因病去世后,汉武帝思念心切,十分悲痛,无心于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在街头看到孩童拿着布偶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栩栩如生,于是他便用锦帛裁剪成李夫人的模样,在其四肢上支上木杆,在夜晚时于白色幕布后表演给汉武帝看,汉武帝见其真如李夫人一般,顿时大恸,悲思愈加,亲自作赋来哀悼李夫人,后世人多将这个载入了《汉书》中的爱情故事,作为皮影戏的起源。
在古时候,不像现代这样有电影、电视等娱乐项目,所以皮影戏作为一种内容丰富、故事叙述直观精彩的表演艺术,十分受人喜爱,是古代最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不仅是民间,上层达官贵族也有喜爱观看皮影戏的,清朝是皮影戏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甚至还进入了宫廷之中,康熙时候礼亲王府专有官员管理皮影戏,嘉庆时期,每逢过年过节的喜庆日子,许多达官显贵、富庶人家也会传皮影班子入宅表演。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本土,皮影戏甚至还流传到了海外,从十三世纪起,中国的皮影艺术就随着军事和外交活动传入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亚欧***。电视剧小兵张嘎中有这么一段,胖墩的爷爷给日本人表演皮影戏,令人印象深刻,那些日本人也看得津津有味,而歌德和卓别林等世界名人都曾对皮影戏艺术有高度的评价。所以说,皮影戏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和内涵能够为世界民族所认可与接受。
可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变得丰富多彩,皮影戏发展和传承问题令人堪忧。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迅速,科技不断创新进步,现代人也拥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诸如电脑、手机等,所以现代人对于皮影戏这样的传统娱乐方式大多不感兴趣,也就导致了皮影戏今后的发展问题令人堪忧。而且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所以新世纪的年轻人眼界普遍较高,且新世纪社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就是说年轻人大多不会愿意去继承皮影戏这样的传统文化,所以说皮影艺术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不过,所幸的是,我国越来越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皮影戏列入了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在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除此之外,近些年还拍摄了许多关于皮影戏的纪录片,用以宣传皮影戏艺术,随着这些纪录片的播出,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戏艺术和其文化内涵。
薪火相传,虽然说传统的皮影戏在现代社会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它传承了上千年,陪伴着祖辈先人们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不管如何说,它都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需要我们共同的保护,将皮影戏艺术弘扬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