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起死回生的生什么意思(起死回生意思什么动物)

2022年03月27日 17:12:29 汽车 20 投稿:用户投稿

作死,◆自尋死路;找死。多用於形容不知輕重,不顧危險。○[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摺:“你這個虎剌孩作死也。你的銀子又少,怎敢罵我?”○《西游記》第三五回:“[行者]罵道:‘你這夥作死的毛團,不識你[孫外公]的手段!’”○《紅樓夢》第十一回:“[鳳姐兒]聽了,哼了一聲,說道:‘這畜生合該作死,看他來了怎麼樣!’”○《紅樓夢》第七二回:“﹝[鴛鴦]﹞因點頭道:‘你也是自家要作死喲!我作什麼管你這些事壞你的名兒,我白去獻勤兒?’”◆补证条目■自寻死路;找死。多用于形容不知轻重,不顾危险。○范小青《银桂树下》四:“你们作死啊!我问你,你昨天夜里到桂芳厂里同她讲什么了?”

起死回生的生什么意思(起死回生意思什么动物)

走死,◆謂逃亡他鄉而死。○[蔡東藩]《唐史通俗演義》第十九回:“未幾[肆葉護]為臣下所逐,走死[康居]。”○[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二九回:“到了[噶爾丹]走死後,[丹吉喇]等來降,方報[桑結]矯偽情狀。”

轉死(转死),◆死而棄屍。○[宋][曾鞏]《越州趙公救災記》:“民不幸罹旱疫,得免於轉死;雖死,得無失歛埋,皆公力也。”

重死,◆I謂寶愛自身,不肯輕易而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遠徙。”○[王弼]注:“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遠徙也。”○《荀子‧榮辱》:“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勇也。”○[楊倞]注:“雖重愛其死,而執節持義,不橈曲以求生也。”◆II謂惡人身死而名裂,是較常人更多一死。○《呂氏春秋‧慎行》:“[黃帝]之貴而死,[堯][舜]之賢而死,[孟賁]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慶封]者,可謂重死矣。”○[許維遹]集釋引[畢沅]曰:“死而又死,謂之重死。”◆2.謂犯罪者及其妻、子皆處死刑。[漢][劉向]《說苑‧尊賢》:“[晉文侯]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隨會]不扶,[文侯]曰:‘[會],夫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對曰:‘其罪重死。’[文侯]曰:‘何謂重死?’對曰:‘身死,妻子為戮焉。’”

有死無二(有死无二),◆謂始終如一,至死不變。○《左傳‧僖公十五年》:“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唐][白居易]《淮南節度使李公家廟碑銘》序:“將戮辱者數四,就幽囚者七旬。誠貫神明,有死無二。”

義死(义死),◆為正義而死。○《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漢][劉向]《說苑‧指武》:“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謂於生死患難處方可顯示交情。○《史記‧汲鄭列傳贊》:“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見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一死生,◆謂視死生如一。○[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彭祖],古之長壽者)殤為妄作。”

一死兒(一死儿),◆方言。固執地;堅決地。○[聞一多]《飛毛腿》詩:“醉醺醺的一死兒拉着人談天兒。”○[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杜]家的人現在非要抬棺材,爹一死兒不許!可憐,可憐他老人家像個小孩子似的抱着那棺材,死也不肯放。”○[高雲覽]《小城春秋》第四七章:“[吳七]一死兒否認自己參加過劫獄。”

一生死,◆同“一死生”。◆[明][莊元臣]《叔苴子內編》卷一:“夫烏知生之不為死,烏知死之不為生;烏知生之愈於死,烏知死之愈於生,故至人一生死。”

一生九死,◆謂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裏,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一夫出死,千乘不輕(一夫出死,千乘不轻),◆謂如一人決死而戰,雖然擁有重兵也不敢輕視。○《淮南子‧說林訓》:“鳥有沸波者,[河伯]為之不潮,畏其誠也。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輕。”○[高誘]注:“言匹夫志意,出死必戰,雖大國兵車千乘,不輕之也。”

野死,◆死於野外。○《禮記‧祭法》:“[舜]勤眾事而野死。”○[鄭玄]注:“謂征[有苗]死於[蒼梧]也。”○《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戰城南》:“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清][黃宗羲]《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謚忠襄徐公神道碑銘》:“吾大臣不可野死,當與城共存亡。”○[清][陳廷敬]《平滇雅‧岳湖逐寇》:“老雄野死,梟雛棲棲。”

學死(学死),◆拼死效力。

心死,◆1.道家謂心無雜念,達到無我的思想境界。○《列子‧湯問》:“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張湛]注:“所謂心同死灰,形若枯木。”參見“心若死灰”。2.謂在精神上崩潰而甘於自棄。○《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3.謂哀痛至極。○[南朝][梁][江淹]《別賦》:“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4.絕望。○[唐][杜甫]《喜達行在所》詩之一:“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蔡夢弼]箋:“[甫]陷賊中,憶帝引領西望,無人從帝所來,不得消息,是以眼穿心死也。”○[茅盾]《賽會》:“[金官]鑽進帳子裏,還沒有心死。”

小死,◆猶半死。○[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摺:“常是一頓打,就打一個小死。”○《西游記》第八十回:“縱無此事,也要問個拐帶人口:師父追了度牒,打個小死。”○《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原來[沈秀]有一件病在身上,叫做‘主心餛飩’,一名‘小腸疝氣’,每常一發一箇小死。”

相死,◆謂以死相救。○《國語‧齊語》:“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其歡欣足以相死。”○[韋昭]注:“致死以相救。”

下死手,◆猶下毒手。○[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摺:“狠的來世上絕倫,下死手,無分寸。”

下死,◆猶拼命。○《紅樓夢》第一一九回:“[王夫人]聽了這話,便怔了半天,也不言語,便直挺挺的躺倒床上。虧得[彩雲]等在後面扶着,下死的叫醒轉來,哭着。”

無死(无死),◆1.謂長生不死。○《左傳‧昭公二十年》:“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唐][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志》:“欻然與神鬼為偶,頑然以木石為類,倥侗而不實,窮老而無死。”○[宋][文天祥]《過零丁洋》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別死。○《左傳‧襄公十七年》:“[齊]人獲[臧堅]。○[齊侯]使[夙沙衛]唁之,且曰‘無死’。”○《左傳‧哀公三年》:“秋,[季孫]有疾,命[正常]曰:‘無死。’”◆3.佛教語。猶言不滅。○[南朝][宋][朱廣之]《咨顧道士夷夏論》:“無生之教賒,無死之化切……無生即無死,無死即無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若人能捨酒,正行於法戒。彼到第一處,無死無生處。”

危死,◆1.瀕臨死亡。○《楚辭‧離騷》:“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清][方苞]《<孫徵君年譜>序》:“既老屏跡耕桑,猶以宵人幾構禍殃,跡其生平,阽於危死者數矣!”◆2.猶橫死。○《韓非子‧有度》:“忠臣危死於非罪,姦邪之臣安利於無功。”

同利相死,◆謂有共同利益,就能捨命相助。○《淮南子‧兵略訓》:“同利相死,同情相成。”○《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死子,◆圍棋中被對方圍死的棋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語資》:“[晉][羅什]與人碁,拾敵死子,空處如龍鳳形。”◆补证条目■围棋中被对方围死的棋子。○《红楼梦》第八七回:“惜春道:‘怎麽不要?你那裡頭都是死子兒,我怕什麽?’”○《人民日报》2008.11.20:“朴文垚试图在右边活动一下两颗‘死子’,右边空间不大,死活问题却异常复杂。”

死義(死义),◆為義而死。謂恪守大義。○《呂氏春秋‧離俗》:“令此處人主之旁,亦必死義矣。”○《史記‧汲鄭列傳》:“[淮南王]謀反,憚[黯],曰:‘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宋][蘇軾]《諸葛亮論》:“夫天下廉隅節概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清][方兆曾]《國士嘆》詩:“人臣死義不死恩,眾人國士何當論。”

死業(死业),◆該死的惡業、罪孽。○[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碧碧》:“子大不良善,甫得生機,又造死業矣。”

死性,◆方言。头脑不灵活;死板。○周力军《我们这一届学生会》第六节:“我说江虹呀,你这人就是太死性,早晚要吃亏的。今天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走吧!”

死心眼,◆1.固執;不圓通。○《紅樓夢》第七十回:“[紫鵑]笑道:‘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太死心眼兒了!’”○《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那時我祇怕他那個死心眼兒,姐姐這個天性,一時兩下裏合不攏來。”◆2.忠實不二。○[朱自清]《外東消夏錄‧引子》:“問到底本有兩種,一是‘耍奸心’,一是‘死心眼兒’。”○[曹禺]《日出》第二幕:“他什麼都不好,就是對我死心眼,總像個小狗似地跟着我。”◆3.指死心眼兒的人。如:他是個死心眼兒,很難勸得轉來。◆补证条目■固执;不圆通。○张抗抗《北极光》第六章:“你别死心眼儿了,有啥不痛快的事,还是跟我去开开心吧!”◆指死心眼的人。○柯云路《新星》第三二章:“几年来,他一直劝父亲扔下这草房下山,跟他到厂里享享清福度晚年,可爹就是死心眼。”

死心,◆1.效死之心。○《戰國策‧趙策四》:“今太子走,諸善太子者,皆有死心。”◆2.竭誠盡心。○《後漢書‧陳蕃傳》:“﹝[李膺]等﹞正身無玷,死心社稷。”◆3.謂下最後決心。○[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唐宣宗]朝,[日本國]王子入貢,善圍棋。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師言]懼辱君命,汗手死心,始敢落指。”◆4.斷絕意念。○[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摺:“不死心想着舊情,他將我……廝欽廝敬。”○[清][惲敬]《與秦省吾書》:“此事如參禪,必須死心,方有進步。”◆补证条目■谓下最后决心。○阎连科《乡村死亡报告·乌鸦飞来》:“弟下死心都要东窑吗?”◆断绝意念。○莫言《檀香刑》第三章:“你娘不过是随口给你讲了一个故事,你就拿着棒槌当了针啦。现在死心了吧?”

死相,◆1.要死的樣子。○[茅盾]《子夜》四:“他是一個老實人,一眼看着[曾滄海]那種‘死相’,一面他就想到假使嚇死了這個鴉片煙老頭子,那他的罪過可不小。”◆2.為詈詞。○[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死相!你把你丈夫叫起來沒有。”

死所,◆死的地方。○《左傳‧文公二年》:“其友曰:‘盍死之?’[瞫]([狼瞫])曰:‘吾未獲死所。’”[杜預]注:“未得可死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唐][韓愈]《答張十一功曹》詩:“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死死,◆1.固定;牢固。○[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若只死死守着,恐於工夫上又發病。”○[茅盾]《子夜》十三:“這種‘公式’聽去是非常明快,非常‘合理’,就和其他的‘術語’同樣地被[陳月娥]死死記住。”○[光未然]《英雄鑽井隊》詩:“只見他那魁梧的身軀,死死壓在剎把上,果然壓住了井噴,保住了紅一井。”◆2.拚死;堅決。○[清][陳天華]《警世鐘》:“須知事到今日,斷不能再講預備救[中國]了,只有死死苦戰,才能救得[中國]。”○[郭小川]《礦工不怕鬼》詩:“我們既要與自然界的困難苦苦周旋,又要與貌似強大的敵人死死作對!”

死水,◆滯積而不流動的水。○[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地葆》:“東注之水,生水也。北注之水,死水;不流,死水也。”○[巴金]《馬拉、哥代和亞當‧魯克斯》:“修道院的生活卻如一溝死水,泛不起一點漣漪。”

死數(死数),◆注定必死。○《儒林外史》第五回:“自古說:‘晚娘的拳頭,雲裏的日頭。’這孩子料想不能長大,我也是箇死數,不如早些替了大娘去,還保得這孩子一命。”

死手,◆絕招;秘訣。○《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回:“兄臨上京的時節,我還到貴莊與兄送行,我還有許多死手都傳授給兄。”

死事,◆1.死於國事。○《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飭死事。”○[孔穎達]疏:“因殺氣之盛以飭軍士,使戰者必有死志。”○《新五代史‧死事傳序》:“故吾於死事之臣,有所取焉。”○《明史‧姜漢傳》:“[奭]當嗣職,帝以[漢]死事,特進一官,為都指揮僉事。”○[清][劉大櫆]《潁州府通判呂君墓表》:“﹝[呂黃鍾]﹞任[山東]兵備道,後以死事,事載《明史》。”◆2.指死於國事者。○《管子‧問》:“問死事之孤,其未有田宅者有乎?”[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不知朝廷何以待伏節死事之家。”○[明][陳子龍]《兵垣奏議‧直言禍亂之源疏》:“優卹死事之家,以作忠孝之懷。”◆3.泛指殯殮等善後事宜。○《禮記‧喪大記》:“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孔穎達]疏:“復而後行死事者,復而猶望生。若復而不生,故得行於死事,謂正尸於床及浴襲之屬也。”○[宋][梅堯臣]《寧陵阻風寄都下》詩:“隨宜具棺殮,厚貸壓人頭。死事定無益,生償且無由。”

死市,◆指刑場。○《淮南子‧說山訓》:“拘囹圄者,以日為脩;當死市者,以日為短。”

死士,◆敢死的勇士。○《左傳‧定公十四年》:“[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臣欲募死士三萬人,長驅賊庭,一戰掃定。”程善之《擬古》詩:“萬金買死士,一散無復還。”

死生交,◆指生死不渝的友誼。○[清][李玉]《一捧雪‧出塞》:“望只望死生交,早拯救斷頭緣。”

死生,◆1.死亡和生存。○《易‧繫辭上》:“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今死生榮辱,貴賤尊卑,此時不再至,願公詳計而無與俗同。”○[宋][蘇軾]《題文與可墨竹》詩:“誰云死生隔,相見如[龔][隗]。”◆2.猶言盈虧、消長。○《孫子‧虛實》:“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長短,月有死生。”◆3.殺生。○《國語‧越語下》:“死生因天地之刑。”○[韋昭]注:“死,殺也。”◆4.偏義複詞。指生命。○[唐][杜甫]《房兵曹胡馬》詩:“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5.偏義複詞。指死亡。○[唐][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宋][蘇軾]《侄安節遠來夜坐》詩之二:“畏人默坐成癡鈍,問舊驚呼半死生。”◆补证条目■死亡和生存。○《文汇报》2008.5.26:“魂追而梦随,死生以相从,乃是渴望摆脱世俗羁绊的表达。”

死神,◆神話傳說中主管死亡的神。○[聞一多]《死水‧你指着太陽起誓》:“你不信?假如一天死神拿出你的花押,你走不走?”[孫景瑞]《紅旗插上大門島》第十三章:“哪怕早一秒鐘離開這裏,就離死神遠了一秒鐘。”

死身分,◆詈詞。○[元]代俗語。猶言死相、死樣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摺:“喬嘴臉、腌軀老、死身分,少不得有家難奔。”

死色,◆蒼白灰暗的顏色。○[魯迅]《故事新編‧理水》:“大員們的臉上也顯出死色。”

死人,◆1.已死的人。○《詩‧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國語‧晉語二》:“葬死者,養生者,死人復生不悔,生人不媿。”○《荀子‧天論》:“道路有死人。”◆2.使人死亡。如:這樣做不會死人。◆3.詈詞。余開選《獅人》:“我正要找你,不知你這個死人到哪去了。”◆补证条目■已死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铁凝《玫瑰门》:“一切迹象都告诉她,庄坦现在是个死人。”◆使人死亡。○刘庆邦《神木》:“当然了,谁开矿也不希望死人。”

死氣(死气),◆陰暗沉悶的空氣。○[晉][張華]《博物志》卷一:“居無近絕溪、群冢、狐蟲之所,近此則死氣陰匿之處也。”○[曹禺]《雷雨》第一幕:“他在外頭一去就是兩年不回家,這屋子裏的死氣,他是不知道的。”

死目,◆准備處死的人的黑名單。○《南史‧范泰傳》:“凡素所不善及不附[義康]者,又有別簿,並入死目。”○《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法靜]之[豫章],[熙先]付以牋書,陳說圖讖。於是密相署置,及索所不善者,並入死目。”○[胡三省]注:“條分名目,凡素所不善者,皆欲置之死地。”

死命,◆1.生死。○《管子‧權修》:“法者,將用民之死命者也。用民之死命者,則刑罰不可不審。”○[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又欲以濟天下憔悴之人死命萬分之一分也。”○[明][劉基]《春秋明經‧晉人執虞公》:“[虞公]之死命制于[晉]而已矣。”○[清][陳天華]《猛回頭》:“或修鐵路于你國中,全國死命皆制在他手。”◆2.效死;獻身。○《韓非子‧顯學》:“夫上所以陳良田大宅,設爵祿,所以易民死命也。”○《三國演義》第二回:“萬人一心,尚不可當,況城中有數萬死命之人乎?”◆3.拚命;竭力。○《水滸傳》第二五回:“那婆子見了[武大]來,急待要攔當時,卻被這小猴子死命抵住,那里肯放。”○《紅樓夢》第一一七回:“那[寶玉]雖是個男人,用力摔打,怎奈兩個人死命的抱住不放,也難脫身。”◆4.猶死罪。○[明][唐順之]《公移‧牌》:“爾輩若能舉眾束手自歸,本職當力請于朝,貸其死命。”◆5.必然死亡的命運。○《人民文學》1977年第5期:“武器必須精良,才足以致敵以死命。”◆补证条目■拼命;竭力。○柯云路《龙年档案》第十四章:“宋晓玲说:‘那你为什么不死命地为他干一下?’”

死路,◆1.走不通的路,導致滅亡的途徑。○《水滸傳》第四二回:“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陰靈庇護則個。”○[明][史槃]《鶼釵記‧齊微》:“不知死路,死路卻無三日。”○[清][李漁]《玉搔頭‧擒王》:“若還稍遲歸順,敢教烏合眾立成虀粉。死路生機,從伊自分。”◆2.自殺的途徑。○《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四:“你若不依我,只是尋個死路罷了。”○《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而今辭別分婆、父親,也便尋一條死路,跟着丈夫一處去了。”◆补证条目■走不通的路;导致灭亡的途径。○柯云路《龙年档案》第八章:“崔道友心甘情愿受训:‘我知道,三十九不到副县处,不如回家喝白醋。我今天是认准有万***,才能免喝白醋这条死路。’”

死靈,◆死人。○《六度集经》卷一:“貪王命於四衢,生燒殺之。羣臣啓曰:‘臣等舊君,當就終没,乞爲微饌,以贈死靈。’貪王曰:‘可。’百官黎民,哀慟塞路。”○《云笈七籤》卷二二:“若有黄色潤紙,大吉;若有青色,則下有死靈之屍。”

死利,◆1.為利而死。○《莊子‧駢拇》:“[伯夷]死名於[首陽]之下,[盜跖]死利於[東陵]之上。”○《司馬法‧嚴位》:“凡人死愛、死怒、死威、死義、死利。”◆2.死後的利益。○《墨子‧節葬下》:“故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猶尚有節;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獨無節於此乎?”

死力,◆1.最大的力量。○《韓非子‧外儲說右下》:“爵祿生於功,誅罰生於罪,臣明於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漢][司馬遷]《報任安書》:“﹝僕﹞以為[李陵]素與士大夫絕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雖古之名將,不能過也。”○《周書‧文帝紀下》:“[沙苑]所獲囚俘,釋而用之,[河橋]之役,率以擊戰,皆得其死力。”○[清][黃景仁]《余忠宣祠》詩:“生得死力死得心,將軍才大空古今。”◆2.用最大的力量。○《英烈傳》第十三回:“﹝[廖永安]﹞遂將身逃去舡頭,死力督戰。”○[郭希仁]《從戎紀略》:“藩庫係陸軍中學生把守,庫中尚存現銀七十餘萬,外間時有謀攻劫者,賴各學生死力把守,數晝夜不能休息,得以保全。”◆补证条目■最大的力量。○都梁《亮剑》第三一章:“还是人家脑瓜子灵,像俺这种榆木疙瘩脑袋,整死俺也想不出这招来,只能下死力去挑水。”◆用最大的力量。○莫言《白棉花》第三四章:“杨贵双眼血红,双手卡住了李结实的脖子,不是众人死力相救,李结实就死在他手里了。”

死口,◆不可改變的話。○[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財主們都定下死口,說最晚不能遲過今天。”◆补义条目■谓口气坚决地。亦指闭口。○《型世言》第三七回:“良雲道:‘我也是這般説,那婦人死口認是我哥哥,教我認。’”○《快心编》第五回:“魏義道:‘非是我甘受荼毒,只因這歹人死口咬定,叫我就有了銀子也無處使用。’”○《绣戈袍全传》第十一回:“那人道:‘……理合死口勿説,奈受刑不起,又被大人識破。’”

死君,◆1.死去的國君。○《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2.為國君效死。○[清][黃遵憲]《馮將軍歌》:“將軍報國期死君,我輩忍孤將軍恩。”

死節(死节),◆1.為保全節操而死。○《楚辭‧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節兮,或訑謾而不疑。”○[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唐][高適]《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郭沫若]《南冠草》尾聲:“我自己也是[中國]人,我要對於這些死節的先生們表示一點孝敬。”◆2.專指婦女為貞操而死。○[漢][劉向]《列女傳‧楚昭貞姜》:“守義死節,不為苟生,處約持信,以成其貞,乃號之曰[貞姜]。”○[清][李漁]《比目魚‧利逼》:“我們這段姻緣,是在戲場上做起的,既在場上成親,就該在場上死節。”

死教,◆指教民重戰。○《管子‧侈靡》:“勞教定而國富,死教定而威行。”○[尹知章]注:“致死則莫敢當其鋒,故威行也。”○[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足食重耕就是‘勞教’,足兵重戰就是‘死教’。”

死角,◆1.軍事上指在火器射程之內,但因地形地物或彈道性質的限制而射擊不到的地方。亦指在視力範圍內而觀察不到的地方。◆2.比喻運動、潮流或風氣尚未影響到的地方。◆补证条目■军事上指在火器射程之内,但因地形地物或弹道性质的限制而射击不到的地方。亦指在视力范围内而观察不到的地方。○张西《***荣誉》第十五章:“王路发现对方隐蔽得很好,而且射击角度也很好,基本上没有死角。”○铁凝《玫瑰门》第八章:“买完药回来的路上,在盘错的胡同里,在路灯昏暗的一个死角她们碰见一个向她们问路的男人。”◆比喻运动、潮流或风气尚未影响到的地方。○《解放日报》1998.9.3:“城市卫生巡访活动虽已结束,但有些地区的卫生死角依旧存在。”

死交,◆至死不變的友誼。○《北齊書‧酷吏傳‧宋游道》:“﹝[游道]﹞與[頓丘][李獎]一面,便定死交。”○[宋][洪邁]《容齋續筆‧柳子厚黨叔文》:“[叔文]([王叔文])密結有當時名欲僥倖而速進者[劉禹錫]、[柳宗元]等十數人,定為死交。”

死活,◆1.死與活。常偏指死。○《西游記》第六回:“今蒙上命,到此擒你這造反天宮的弼馬溫猢猻,你還不知死活!”○《紅樓夢》第六一回:“我幹的事,為什麼叫你應,死活我該去受。”◆2.無論如何。○《金瓶梅詞話》第八九回:“[吳大舅]告辭,和尚死活留住,又不肯放。”○《紅樓夢》第六三回:“他兩個去請,只怕不肯來,須得我們去請,死活拉了來。”○[郭小川]《礦工不怕鬼》詩:“到外邊去找碗飯吃吧!爹媽死活也不能把你連累。”

死胡同,◆走不通的巷道。多喻絕路。○《哲學研究》1979年第11期:“[恩格斯]在這裏批判了一種所謂‘解決了科學的最終任務’的荒謬觀點,認為這是使一切科學走向死胡同的道路。”

死國(死国),◆為國而死。○《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漢書‧翟方進傳》:“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慚於先帝。”○[清][吳偉業]《臨江參軍》詩:“帳下勸之走,叱謂吾死國。”

死鬼,◆1.指已去世的人。○《晉書‧李壽載記》:“省詩知意。若今人所作,賢哲之話言也;古人所作,死鬼之常辭耳!”○《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況且他那死鬼老子也不知是累了我家多少。”◆2.詈詞。也用於昵稱或開玩笑。○《兒女英雄傳》第七回:“我們死鬼當家兒的姓[王]!他們哥兒八個,我們當家兒的是第六的。”◆补证条目■詈词。也用于昵称或开玩笑。○叶兆言《走进夜晚》第十一章:“那时候,那死鬼知道他们小夫妻感情不错,老是用告诉我女婿来威胁我大女儿。”○皮皮《渴望激情》二:“你说能不能是咱家那死鬼结下什么仇人了?”

死公,◆詈詞。猶言死老頭子。○《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後[黃祖]在蒙衝船上,大會賓客,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訶之,[衡]更熟視曰:‘死公!云等道?’”[李賢]注:“死公,罵言也。”○[魯迅]《墳‧論“他媽的!”》:“經史上所見罵人的話,無非是‘役夫’,‘奴’,‘死公’。”

死工夫,◆猶苦工夫。○《朱子語類》卷十:“大凡文字有未曉處,須下死工夫,直要見得道理是自家底方住。”○[元][沈和]《賞花時‧瀟湘八景》曲:“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清][黃景仁]《醉春風‧幽約》詞:“望斷青鸞信,寂寞瑤階冷,昨宵已下死工夫,肯,肯,肯。”◆补证条目■犹苦工夫。○肖仁福《位置》第二三章:“他五岁便死了母亲,是嚼着泡菜下死工夫考上大学,才跳出农门的。”

死服,◆謂心悅誠服。○[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賞罰》:“賞罰不曲,則人死服。”

死法,◆1.一成不變的方法。○[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放用之,偃蹇狹陋,盡成死法,不知意與境會,言中其節,凡字皆可用之。”○[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豈有執死法為文,而能見賞於人,相傳於後者乎?”◆2.指過時的方法、法則。○[黃人]《<清文匯>序》:“徇古文之虛名以求文,則文之實喪,泥古人之死法以衡文,則文之義荒。”

死對頭(死对头),◆不可調和的仇敵或對立面。○《人民日報》1968.4.28:“舊社會,剝削階級永遠是我們的死對頭。”

起死回生的生什么意思(起死回生意思什么动物)

死地,◆1.死亡之地。○《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三國][魏][嵇康]《答難養生論》:“然則欲與生不並立,名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順欲為得生,雖有後(厚)生之情,而不識生生之理。故動之死地也。”○[唐][杜甫]《新婚別》詩:“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為尋死地到此,不期誤入仙境。”◆2.絕境。○《孫子‧九變》:“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宋史‧陳俊卿傳》:“今削都督重權,置[揚州]死地,如有奏請,臺諫沮之,人情解體,尚何後效之圖?”◆补证条目■绝境。○朱秀海《乔家大院》第十五章:“东家你因此与达盛昌不共戴天,要置对手于死地,这是人之常情,我能理解。”

死得其所,◆《左傳‧文公二年》“[瞫]([狼瞫])曰:‘吾未獲死所。’”後因以“死得其所”謂死得有意義。○《北史‧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明][朱鼎]《玉鏡臺記‧王敦反》:“人生自古誰無死,只要死得其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死白,◆蒼白,沒有血色。○[茅盾]《子夜》十九:“他兩腿一軟,就倒了下去,直瞪着一對眼睛,臉色死白。”

說死說活(说死说活),◆任憑如何說法。○《花城》1981年第5期:“‘看吧--’[孔麗麗]把照片塞過來,沖着[老崔頭]的背影作了個怪相,‘[老崔頭]說死說活也不照。’”

市死,◆在鬧市處死。指棄市,古代死刑之一。○《初學記》卷二十引《淮南子》:“拘囹圄者,以日為脩,當市死者,以日為短。”按,今本《淮南子‧說山訓》作“死市”。○《釋名‧釋喪制》:“市死曰棄市。市,眾所聚,言與眾人共棄之也。”○[南朝][宋][鮑照]《詠史》詩:“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十死一生,◆謂死的可能遠大於生。○[漢][賈誼]《新書‧匈奴》:“愛人之狀,好人之技,人道也;信為大操,帝義也。愛好有實,已諾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將至。”○《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婦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資治通鑒‧唐則天后長安三年》:“貶[魏元忠]為[高要]尉……[元忠]辭日,言於太后曰:‘臣老矣,今向[嶺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時。’”

十死九活,◆形容難以幸存。○《水滸傳》第一○九回:“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十死,◆1.本指十種情況必死,引申為極端危險。○《六韜‧戰車》:“[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無以還者,車之死地也;越絕險阻,乘敵遠行者,車之竭地也……此十者,車之死地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過漂渚而寄食,託蘆中而渡水。屆於七澤,濱於十死。”◆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周書‧李穆傳》:“[太祖]美其志節,乃歎曰:‘人之所貴,唯身命耳,[李穆]遂能輕身命之重,濟孤於難……’乃特賜鐵券,恕以十死。”○《新唐書‧桓彥范傳》:“時[武三思]以遷太后銜恚……五月,加特進,封[扶陽郡王],賜姓[韋],同后屬籍,錫金銀、錦繡,皆以鐵券恕十死,令朝朔望。”◆3.死十次。誇張說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盜俠》:“[黎]唯而趨入,拜伏曰:‘向迷丈人物色,罪當十死。’”[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聶小倩》:“﹝[聶小倩]﹞歡喜謝曰:‘君信義,十死不足以報。’”

十生九死,◆形容經歷極大危險而幸存。○[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藥,海氣濕蟄熏腥臊。”○《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小二道:‘小娘子十生九死,官人便要講親,也待病痊。’”

生死之交,◆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誼。○《三國演義》第六八回:“[凌統]乃頓首拜[寧]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水滸傳》第四七回:“叵耐那廝枉與他許多年結生死之交,今日全無些仁義。”○[胡采]《<在和平的日子裏>序》四:“[張總工程師],對於在[老閻]和[梁建]這一對生死之交的老戰友之間所發生的嚴重分岐,深深感到煩惱。”亦省作“生死交”。○[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兵部‧戚帥懼內》:“[汪太涵]與[戚元敬]少保,生死交也。”○[清][吳下阿蒙]《斷袖篇‧兩寵僮》:“以此篤摯之情,移至君則忠……移之妻則義,移之友則生死交。”◆补证条目■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元郑光祖《梅香》楔子:“晉公在鎗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爲生死之交。”

生死交,◆見“生死之交”。

生死海,◆佛教語。謂眾生輪回六道,生生死死,茫無涯際,有如大海。○[隋][智顗]《摩訶止觀》卷一:“動法性山,入生死海。”○[五代]徐仲雅《贈齊己》詩:“一言悟得生死海,芙蓉吐出琉璃心。”

生死關頭(生死关头),◆指極其緊要的契機或時刻。○[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清][李盤]《與李仲休書》:“我輩當從孝友二倫立腳根,從生死關頭開眼目,從貪淫世界豎脊梁。”○[茅盾]《子夜》十五:“現在是總罷工的生死關頭,沒有時間讓你去從容整理!”

生死,◆1.生和死;生或死。○《荀子‧禮論》:“禮者,謹於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唐][白居易]《夢裴相公》詩:“五年生死隔,一夕魂夢通。”○[曹禺]《雷雨》第四幕:“今天離開,你們無論生死,就永遠不要見我了。”◆2.偏指死。○《韓非子‧解老》:“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陳奇猷]集釋引[王先慎]曰:“謂能死節。”○[唐][蔣防]《霍小玉傳》:“鄙拙庸愚,不意顧盼,倘垂採錄,生死為榮。”○[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3.用以表示堅決。猶死活。○《金瓶梅詞話》第四一回:“于是,﹝[月娘]﹞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克非]《春潮急》三十:“我當初說要那樣寫,才好做帳,你生死不依從嘛!”◆4.偏指生;永生。○[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今吾與[文暢],安居而暇食,優游以生死,與禽獸異者,寧可不知其所自邪!”[唐][袁郊]《甘澤謠‧紅線》:“﹝某﹞固可贖其前罪,還其本身。便當遁跡塵中,棲心物外,澄清一氣,生死長存。”◆5.使生或死。○《新唐書‧回鶻傳上》:“[迦斯]還,可汗等出勞,皆俯伏言廢立狀,唯大相生死之。”○[宋][洪邁]《容齋三筆‧秦漢重縣令客》:“[秦][漢]之時,郡守縣令之權極重,雖一令之微,能生死人。”◆6.特指使人死而復生。○[清][昭槤]《嘯亭雜錄‧信勇公》:“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誅復釋還,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7.謂視如生死大事。○[清][錢謙益]《父克濟加贈中大夫太僕寺卿》:“﹝某之父﹞捐貲讓產,視財賄如毫毛;排難解紛,以然諾為生死。”◆8.謂相互間彼生我死,不可調和。○[碧野]《沒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剛才在山上碰見的正是他的生死的敵人。”◆9.佛教謂流轉輪回。後道教亦用之。○[晉][道安]《<人本欲生經>序》:“生者,生死也。人在生死,莫不浪滯於三世,飄縈於九止,綢繆八縛者也。”○《法苑珠林》卷八一:“當發行慈心,念怨如善友,展轉枉生死,悉曾為親族。”○《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弟子蒙我師度脫,超離生死。”

生生死死,◆猶言一輩子。謂從生至死。○[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寬]復灑泣訴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曰:‘儻伊父母必欲歸,且隨其主母起居耳。’”[賀敬之]《放歌集‧向秀麗》:“一人唱呵千萬人和--生生死死為祖國!”

善死,◆1.謂民樂於犧牲。○《穀梁傳‧莊公八年》:“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范宁]注:“民盡其命,無奔背散亡者。”◆2.猶言好死。○[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三生》:“每思自盡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欲求一善死之策而未得也。”

三死,◆1.三種死罪。○《左傳‧哀公十五年》:“三死無與。”○[杜預]注:“三死,死罪三。”◆2.指非命而致死的三種原因。○[漢][劉向]《說苑‧雜言》:“人有三死,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寢處不時,飲食不節,佚勞過度者,疾共殺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無厭而求不止者,刑共殺之。少以犯眾,弱以侮強,忿怒不類,動不量力者,兵共殺之。”

入死出生,◆形容冒着生命危險。○[清][夏燮]《中西紀事》卷八:“某經歷海洋五十年,此身在砲彈中入死出生者數數矣!”

入死,◆判死罪;该死。○南朝齐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释僧洪道人》:“於時晉義熙十二年,大禁鑄銅。僧洪未得開模見像,便爲官所收,繫在相府,判奸罪,應入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這厮一生愛女,今番入死。”

情死,◆1.心以為死。○《莊子‧大宗師》:“且彼有駭形而無損心,有旦宅而無情死。”○[郭象]注:“以形骸之變,為旦宅之日新耳,其情不以為死。”◆2.傷心而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長史]登[茅山],大慟哭曰:‘[瑯邪][王伯輿]終當為情死!’”◆3.為愛情而死。○[魯迅]《而已集‧扣絲雜感》:“我便看《來函照登》,是講‘情死’‘情殺’的,不要緊,目下還不管這些事。”○[巴金]《神‧鬼‧人》:“心裏擔心着不要他們兩個也來一下情死,怎麼辦?”

青死,◆謂莊稼未黃熟就乾旱而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公薦》:“冬初不雪,春盡不雨,麥苗繼日而青死,桑葉未秋而黃落。”

氣死風(气死风),◆即風燈。因有護罩,風吹不熄而得名。○[茅盾]《子夜》十六:“他把一對橘子大小的氣死風甏燈擺好,想要豎立東轅門西轅門的時候,驀地跑進兩個客來。”

氣生氣死(气生气死),◆猶言氣得死去活來。形容生氣到極點。○《金瓶梅詞話》第二回:“那婦人氣生氣死,和他合了幾場氣。”

起死廻生,◆见“起死回生”。

起死,◆使死人復活。○[唐][裴鉶]《傳奇‧張無頗》:“某有玉龍膏一盒子,不惟還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宋][楊萬里]《罷丞零陵忽病傷寒謁醫兩旬如負擔者日遠日重改謁唐醫公亮九日而無病矣謝以長句》:“探囊起死無德色,掉臂不為曳裾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畫皮》:“我術淺,誠不能起死。”

論死(论死),◆判處死刑。○《史記‧平準書》:“[湯]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資治通鑒‧漢高祖九年》:“今吾三族皆以論死。”○[胡三省]注:“謂以罪論抵死。”○《明史‧刑法志一》:“[太祖]曰:‘子論死,父救之,情也,但論其子,赦其父。’”

流死,◆猶淹死。○《史記‧秦本紀》:“﹝[王齕]﹞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流死[河]二萬人。”○[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楚,一作‘走’。”○[張守節]正義:“按:此時無[楚]軍,‘走’字是也。”

老死,◆1.年老而死。○《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唐][韓愈]《復志賦》:“甘潛伏以老死兮,不顯著其名譽。”○[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終年碌碌,至於老死,竟不知成就了個甚麼,可哀也已!”[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國]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氣裏成功,在如此空氣裏萎縮腐敗,以至老死。”◆2.猶言到老至死。○《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九回:“他祖父是個翰林,只放過兩回副主考,老死沒有開坊,所以窮的了不得。”

老而不死,◆見“老而不死是為賊”。

老不死,◆1.詈詞。謂年老該死。○[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摺:“我把你個老不死的老賊!”○《紅樓夢》第七十回:“老不死的娼婦!怎麼造下孽了?”[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十章:“只怪我這個老不死的把下一輩慣壞了。”◆2.為對老年人的貶稱。○《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誰不曉得[張權]是個窮木匠。今驟然買了房子,開張大店,只有你我便知道是老不死將銀子買的。”○《儒林外史》第九回:“把老嫗罵了幾句道:‘你這老不死!老蠢蟲!’”

客死,◆死於他鄉異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懷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後漢書‧安帝紀》:“﹝[元初]二年﹞二月戊戌,遣中謁者收葬京師客死無家屬及棺槨朽敗者,皆為設祭。”○《舊唐書‧李惟誠傳》:“﹝[李惟誠]﹞歷[兗]、[淄]、[濟]、[淮]四州刺史,竟客死[東平]。”○[明][張居正]《再懇生還疏》:“有如一日溘先朝露,將使臣有客死之痛,而皇上亦虧保終之仁。”○《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回目:“[牛布衣]客死[蕪湖關]。”○[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九死一生,◆1.形容處於極其危險的境地。○《文選‧屈原<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唐][劉良]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摺:“您哥哥劍洞槍林快廝殺,九死一生不當個耍。”○《古今小說‧楊謙之客舫遇俠僧》:“[楊益]道:‘蠻煙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窮。’”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五章第三節:“﹝[小劉]﹞在九死一生中,不是多次救過自己的命嗎?”◆2.謂十死其九。形容幸免於死的人很少。○《隋唐演義》第十三回:“凡解進府去的人……十人解進,九死一生。”○《說唐》第七回:“元帥性子,十分執拗,凡有解到罪人,先打一百殺威棒,十人解進,九死一生。”◆3.謂瀕臨死亡。○《說岳全傳》第七六回:“口中只有出的氣,沒有入的氣,已是九死一生。”◆4.形容經歷極大危險而幸存。○《紅樓夢》第七回:“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個家業,到如今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李英儒]《野火春風鬥古城》第二二章一:“你[楊叔叔]他們已經是九死一生的人了,再不能叫他們攤凶險。”◆补证条目■谓濒临死亡。○明沈璟《坠钗记·痛归》:“奴家自從那日在周王廟中,唬得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宋真德秀《再守泉州劝谕文》:“父母生兒,多少艱辛。妊娠將免,九死一生。乳哺三年,飲母膏血。”

九死,◆猶萬死。○《文選‧<楚辭‧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注:“九,數之極也,言……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後漢書‧馮衍傳下》:“雖九死而不眠兮,恐餘殃之有再。”○《宋史‧趙鼎傳》:“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經死(经死),◆上吊而死。○《公羊傳‧昭公十三年》:“[靈王]經而死。”○[徐彥]疏:“經者,謂懸縊而死也。”○[清][鄭珍]《經死哀》詩:“雷聲不住哭聲起,走報其翁已經死。”

節死(节死),◆守節義而死。○[唐][韓愈]《唐故河南府王屋縣尉畢君墓志銘》:“[徐州]節度[張建封]慕[廣平]之節死,聞君篤行能官,請相見,署諸從事。”一本作“死節”。

活死人,◆1.謂生時屏絕人事,以死自比的人。○[清][翟灝]《通俗編‧品目》:“《鄭元祐集》有《活死人窩歌》,為[番陽][胡道元]賦。”◆2.多指老朽或毫無生氣的人。○[清][趙翼]《稚存說述庵侍郎近狀尚無恙喜賦》詩:“詩文採到新先輩,聾瞽幾成活死人。”○[阿英]《<現代名家隨筆叢選>序記》:“長此這樣下去,我想,‘文章’固然要成為‘擺設’,就是‘擺設’的製作者,也都將變成‘新鮮的活死人’,‘消閑的陳列品’了。”

過死,◆过于死板,不知变通。○《人民日报》1984.5.7:“长期以来在‘左’的错误影响下,对集体企业也是统得过死,管得过多,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朱秀海《乔家大院》第十六章:“总号对分号在经营上统得过死,分号没有丁点儿自由,什么都得听总号的,说穿了是要各分号分摊总号的亏欠。”

歸死(归死),◆接受死刑,請死。○《左傳‧襄公三年》:“請歸死於司寇。”○[杜預]注:“致尸於司寇,使戮之。”○《後漢書‧李守傳》:“[守]從其計,即上書歸死。”○《資治通鑒‧唐憲宗太和十二年》:“﹝[李愬]﹞因謂眾曰:‘諸君既以[祐]([李祐])為疑,請令歸死於天子。’”

分死,◆定死;必死。○[唐][元稹]《與史館韓侍郎書》:“及亂,則延頸受刃,分死不回。”○[唐][谷神子]《博异志‧趙齊嵩》:“視上直千餘仞,旁無他路,分死而已。”

發死(发死),◆死板,不開竅。○[魏巍]《老煙筒》:“唉,我說你腦筋發死哩,[老根哥],也不知道算計算計。你愛信不信,這死錢一百也不頂活錢五十!”

得死,◆1.謂得人效死相助。○《漢書‧朱博傳》:“已許[孔鄉侯]有指。匹夫相要,尚相得死,何況至尊![博]唯有死耳!”○《資治通鑒‧漢哀帝建平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得死,謂得其死力。一曰:得其相為死也。”◆2.謂得善終。○[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客問[浮休子]曰:﹞‘[鄭愔]為選部侍郎何如?’答曰:‘[愔]猖獗小子,狡猾庸人也……既無雅量,終是凡材,以此求榮,得死為幸。’後果謀反伏誅。”

道死,◆死於道路。○《漢書‧主父偃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死者相望,蓋天下始叛也。”○[顏師古]注:“道死謂死於路也。”○[宋][何薳]《春渚紀聞‧點銅成庚》:“以十年為期,卻以此月此日會于此地。道人無累,是日不至,即道死矣。”

出死入生,◆1.從死亡裡獲救。○[唐][黃滔]《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誠之神,感天動地。”○[葉聖陶]《四三集‧一個練習生》:“這幾句話好像直向將要沉沒的海船划過來的小舢板,載着一個巨大無比的希望--出死入生的希望。”◆2.猶出生入死。○[梁啟超]《外交失敗之原因及今後國民之覺悟》:“須知我國民今日所處之境遇,前有怨賊,後無奧援,出死入生,惟持我邁往之氣與貞壯之志。”○[茅盾]《子夜》十二:“[吳蓀甫]一邊說着,霍地站了起來;就像一個大將軍講述出死入生的主力戰的經過似的,他興奮到幾乎滴下眼淚。”○[鄭振鐸]《桂公塘》:“我們該追隨丞相出死入生,為國盡力!”◆补证条目■犹出生入死。○《太平广记》卷一九〇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张勍》:“我與爾累年戰鬥,出死入生,來日便是我一家也。”○清管世铭《昭陵石马歌》:“百戰未嘗輕失利,出死入生憑一騎。”

出死,◆效死;獻出生命。○《商君書‧賞刑》:“夫固知愚、貴賤、勇怯、賢不肖,皆知盡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為上用也。”○《史記‧禮書論》:“孰知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生也。”○《後漢書‧郎顗傳》:“臣備生人倫視聽之類,而稟性愚愨,不識忌諱,故出死忘命,懇懇重言。”

出生入死,◆《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韓非子‧解老》:“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謂之出,卒謂之入。故曰:出生入死。”原謂從出生到死去。後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險,隨時有死的可能。○《三國演義》第十三回:“騎都尉[楊奉]大怒,謂[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回:“我身邊這幾個人,是跟着我出生入死過來的,好容易有了今天。”○[李瑛]《一月的哀思》詩三:“誰也數不清,你在敵特的槍口下,曾幾度出生入死。”◆补证条目■原谓从出生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宋柳开《阙题》:“賜臣步騎數千,令臣統帥行伍,必能爲陛下出生入死,破敵摧堅。”

出入生死,◆出生入死。○[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

長生不死(长生不死),◆長久生存,永不死亡。○《百喻經‧治禿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之所侵惱,欲求長生不死之處。”○[唐][韓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銘》:“其一人嘗為[鄭]之[滎澤]尉,信道士長生不死之說。”○《秦併六國平話》卷下:“﹝[秦始皇]﹞遂游東海而來,忽遇道士[徐甲]來上書[秦始皇]:‘東海有三神仙山,山上有長生不死藥。’”◆补证条目■长久生存,永不死亡。○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長生不死,以此責聖人,何其多乎?”○沈从文《云南看云》:“秦皇汉武的事业,同样结束在一个长生不死青春常住的美梦里,不是毫无道理的。”

不知死活,◆謂不知利害,冒昧從事。○《水滸傳》第六七回:“[單廷珪]、[魏定國]大笑,指着[關勝]罵道:‘無才小輩,背反狂夫!上負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軍到來,有何理說?’”○《世無匹》第二回:“你卻不知死活,灌了這許多酒去。”

不死鄉(不死乡),◆1.傳說中的不死之國。○《呂氏春秋‧求人》:“﹝[禹]﹞南至[交趾]……羽人裸民之處,不死之鄉。”○[高誘]注:“鄉,亦國也。”◆2.指仙境。○[唐][祝元膺]《寄道友》詩:“兩頷凝清露,玉爐焚天香。為我延歲華,得入不死鄉。”○[唐][張祜]《游天臺山》詩:“但造不死鄉,前勞何足數。”

不死國(不死国),◆傳說中長壽人所居的國家。○《後漢書‧東夷傳序》:“﹝[東夷]﹞天性柔順,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國焉。”○[李賢]注引《山海經》曰:“不死人在[交脛]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不死方,◆傳說中一種能使人長生不死的藥方。○[唐][李白]《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詩:“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不死草,◆1.傳說中能使死者復活的仙草。○《海內十洲記‧祖洲》:“[祖洲],在[東海],上有不死之草……[秦始皇]時,大苑中多枉死者,有鳥銜此草以覆人面,於是起活。○[始皇]遣使者以問北郭[鬼谷先生],云:‘此[祖洲]不死草也。’”◆2.麥門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麥門冬》。

不死不生,◆謂超脫生死的境界。○《莊子‧大宗師》:“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郭象]注:“夫係生故有死,惡死故有生。是以無係無惡,然後能無死無生。”

不死不活,◆形容事物無生氣的狀態。○[魯迅]《彷徨‧傷逝》:“火爐裏不死不活的幾片硬煤,也終於終盡了。”○[巴金]《家》八:“眾人開始感到了寒冷和饑餓,尤其令人難堪的是這種不死不活的狀態。”

不得死,◆見“不得其死”。

不得其死,◆不得善終。○《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不得以壽終。”○[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附[三思]之徒,斥五王之族,以吾熟察,終不得其死然。”亦省作“不得死”。○[唐][杜甫]《遣興》詩之一:“[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半死不活,◆亦作“半死辣活”。◆1.不死不活。謂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忙跑幾步,好失了腳掉得下去,好跌得爛醬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受苦受罪。”◆2.沒有生氣或活力。○[茅盾]《子夜》三:“仿佛那位不肯通融的錢莊經理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怪臉相,就近在咫只。”○[老舍]《四世同堂》十一:“醞釀了許久的[平][津]政治組織,在那半死不活的政務委員會外,只出來了沒有什麼用處的地方維持會,與替[日本]人維持地面的***。”○[魯迅]《准風月談‧看變戲法》:“﹝狗熊﹞現在是半死不活,卻還要用鐵圈穿了鼻子,再用索子牽着做戲。”◆补证条目■不死不活。谓死又死不了,活着又受罪。○《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打了二三百鞭子,教人鎖到一間空屋子裏去,一天給兩碗冷飯,吃到如今,還是那麽半死不活的呢!”◆没有生气和活力。○元刘庭信《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半成不就夢兒單,半明半滅燈兒暗,半死不活影兒孤。”

半死半生,◆1.未全死。○[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清][吳偉業]《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陰崖,半死半生遭屈辱。”◆2.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惟獨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

半死,◆1.未全死。○[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詩:“水映寄生竹,山橫半死桐。”○[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清][趙翼]《老柳復裂二丈許而枝葉特茂詩以張之》:“殘軀漫比半死桐,壽相端推不材木。”參見“半死半生”。2.接近破滅。○[郭沫若]《瓶》詩之二三:“她寫信是慣在星期,今天是該信到時,我的希望呀已經半死!”◆补义条目■形容受到的折磨、摧残极深。○《红楼梦》第六九回:“急的賈璉便查誰請的姓胡的來,一時查出,便打了個半死。”又第八三回:“終久怎麽樣好呢?那一位昨夜也把我唬了個半死兒。”■补证条目■未全死。○《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禮南方”汉郑玄注:“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主题百科知识栏目每天分享日常生活小知识,互联为资讯,IT科技百科,家常知识科普等,旨在让大家快乐生活,开心学习,主题百科为您分享!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帝国主题之家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深圳市南山区海象营销策划工作室 备案号:粤ICP备2020139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