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和小编一样,儿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电脑这机器十分的神奇,一个主机箱连接着音箱、显示屏幕,再接上键盘、鼠标带给了小编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不仅可以看电影、听音乐,还能玩大型3D游戏,真是身临其境的刺激!长大后,工作制图、文本处理、收发邮件等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电脑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应用。
电脑也叫电子计算机(computer),它的发明者是冯·诺依曼。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七十多年前,当第一台电脑诞生时,你绝对不会以为这个大家伙就是后来的电脑,而且它的出现也绝不是为了娱乐游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军方急需一种拥有超强运算能力的机器,用来计算导弹的弹道。在导弹研发的关键时刻,尽快求解出一系列复杂的弹道方程,便是胜利的保障。于是,冯诺依曼设计的二进制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它主要由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美军定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ENIAC(埃尼阿克)。这个庞然大物用了一万八千个电子管,占地150平方米,相当于两层楼,重达30吨。造价约为48万美元,当时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多了,这个天价的大家伙运算能力只有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比起我们使用过的老式计算器都差着好几个数量级呢。而且它的操作十分繁琐,要多人配合插拔电子管,才能最终完成计算。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一个新的时代由此开启。谁也不曾预料到短短几十年过后,它能成长到如此的高度。
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诞生。计算机软件有了较大发展,出现了操作系统的雏形。
1965年,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在仅仅几平方毫米的单晶硅片上集成十几个甚至上百个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程序、应用迈上一个大台阶。
1971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问世,这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使用的主流电脑。它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逻辑元件,体积比第三代更小,运算速度更快,系统程序、软件应用等趋于完善。
配合着越来越成熟的程序、软件,电子计算机就仿佛是人的大脑一样,能想会算。加上互联网的连通,电脑更是如虎添翼。随着成本的降低,电脑早已不是仅掌握在军方手中的大杀器,它已走入了千家万户。然而,电脑的发展并没有停滞,科研人员又把研究目标转向了拥有极大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数据处理速度的超级计算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的研制上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位于我国江苏无锡市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机房占地约600平方米,它的计算能力为峰值性能12.54亿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亿亿次/秒。神威·太湖之光曾在国际上,蝉联过2013年到2018年超级计算机算力第一的宝座,力压美、日。
在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是“量子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它以量子态为记忆单元和信息储存形式,以量子动力学演化为信息传递与加工基础的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在量子计算机中其硬件的各种元件的尺寸达到原子的量级。传统计算机是通过集成电路中电路的通断来实现0、1之间的区分,而量子计算机则通过量子的两态的量子力学体系来表示0或1。届时,量子计算机的算力对传统计算机(包括超级计算机)那将是指数级的碾压!
电脑(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步帮助人类攻克了军事、航天、医药、气象、金融、环境等等一个个重大难题,未来它必定会助力人类实现再一次的超越、腾飞。
(转载请取得授权,否则必究;本文图片源于网络,感谢作原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