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的意思(好事多磨的意思是什么)
一年的暑气到了中秋就消了。中秋的月总是圆圆的,亮亮的,人们想起中秋,总是想起天边那耀眼的团团圆圆的冰轮。民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这是在说好景难全,好事多磨的意思,是饱经人生阅历之后的哲理。即使中秋无月是寻常事,但人们的意念中,中秋总有月,中秋月总是美。而且在我的心灵中,故乡的中秋月更是世上无与伦比的美。
中国人审美到了月亮,可说是到了极致。中国未必万事不如人,但退而言之,要是只有一项可以骄傲于世人的,那就是我们对于月亮的诗意的欣赏。别的我们不敢夸口,例如科技,例如环保,例如民众的素质,要是不幸也只剩下一点,那就是我们对于月亮的优美而睿智的想象。是中国人创造了诗情的月亮,而不是别人。我不想在这里掉书袋,相信稍有古典文学修养的人,对此都会讲出一套。说我们是月亮崇拜,那不免有点落套,对日月天地的崇拜,并不是我们的专擅,也非我们的独有,世界各种文明都有关于这方面的神话诗文。
谈到对月亮的欣赏,是我们把月亮读成了一首诗,读成了千千万万首晶莹含蓄的诗。简单一些说,我们是把月亮审美化了,并使之与民族的心灵相融汇,从而成为民族灵智的一部分。正是由于我们对月亮的挚爱,以至于要专门设立一个节日,来尽情地享用和丰富这种审美的创造。中秋节就是中国人的月亮节。中秋是敬月神的,月神象征着劳动和丰收。
较之已有的诸多节日,中国人重视中秋节的程度,仅次于除夕和正月十五的元宵灯节。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民族,秋天意味着农作物成熟,一年的农事即将结束,中秋原是农事丰收的庆典。对于一个农耕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谷物瓜果的丰收更为重要的呢!这种精神流传最初从乡村引向城市,从民俗最终引向了文化。中秋是丰收节,是团圆节,也是爱情节。
想起幼年时分,中秋月圆,银河在天,母亲和家中的女眷们设坛祭月。夜阑人静,烛影轻曳,青烟如缕,此时桂香袭人,月华如洗,想人间至情,无过于此了。和所有节日一样,母亲也是中秋佳节的总策划和总指挥,她的劳作事除了必要的祭祀活动之外,最集中的也就是中秋夜的那一场团圆宴了。月饼是必须的,应时的瓜果是必要的,餐桌上显眼的是那些新鲜的芋艿和菱角,它们带着田野的芬香、特别是水乡江城的风情。
说到月饼,不是偏爱,对比之下还是家乡福州的月饼最好吃。福州月饼酥皮、油性大,而且甜度高,不是现下流行的那种温吞水的据说是为了减糖的似甜不甜的那种。枣仁的、火腿的、五仁的,细润糯软的口感,都极好。近年中秋多有朋友馈赠月饼的,打开一个华丽的包装,内中总有咸蛋黄,有的一下子就是两个咸蛋黄,什么时候时兴这蛋黄馅的?还有时尚的,咖啡的,可可的,黏黏糊糊的哈密瓜或猕猴桃的,月饼造成这般模样,真是走火入魔了。多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家乡的月饼是否还是原汁原味?或者也时尚化了?我最想的,也还是我当年吃的那个样子,那份心情。
为了庆祝中秋,闽都习俗从家庭到市井,都盛行为时至少一个月的“摆塔”活动。“摆塔”是福州方言,“摆”是动词,有陈列、安放的意思,至于“塔”,则是被摆放的人物造型的统称。因为在那些摆放的造型中,佛塔的地位最显赫,所以笼统地称“塔”。这些被陈列摆放的,是那些瓷的、陶的、泥塑的人物造型,从如来观音到玉皇大帝、南极仙翁,还有刘关张三结义,还有唐僧和他的弟子们,以及八仙过海等等,范围涉及广泛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
这是闽都中秋活动最重大、也最华丽的一项仪式,也是孩子们兴奋喜悦的中心。每年进入阴历八月,人们就把去年收藏的那些造像从箱子里取出来,擦拭洁净,待用。我们在厅堂设起香案,然后开始“摆塔”。诸多佛像、神仙以及英雄豪杰,按照他们的“地位”和“身份”,由上而下、由高而低予以排列安置。佛塔最庄严,立在最高处,佛祖居中,玉皇次之,层层摆放,秩序井然。这些传说中或历史上的人物,有的道行极高,有的品德佳好,有的忠义,有的仁爱,有的智慧,有的英勇,对于幼年识字不多的我,“摆塔”的过程就是一场无声而形象的历史和民俗的“阅读”的过程。是耳濡目染,更是无言之教。
中秋节到了,大人们忙碌,孩子们嬉闹。记得当年,中秋宴罢,母亲辛苦一日,收拾完后,与家人静坐品茗闲话,这正是她的悠闲时光。我们一般孩子,兴致飞腾,玩得疯了,纷纷点起柚子灯,再在柚子灯的表面插上点燃的香火,那浑圆灯面顿时长出了星星点点的红。我们在院子里,也在街巷中,一路飞舞着那星星点点的红,奔跑着,叫喊着。
柚子灯是闽都中秋的特制。造灯时,先把柚子内囊掏空,留下浑圆的外壳。再在空壳中安装蜡烛座,蜡烛点燃后,柚子灯发出黄色的微光,再在柚子外壳插上点着的香火。柚子灯以及夜宴之后的“提灯游行”,是闽都中秋夜一道明媚的风景。
多么难忘的往日风景:天街如洗,月华皎洁,我们的柚子灯梦也似的微光……
(本文刊2012年9月30日《文汇报笔会》)
作者:谢 冕编辑:谢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