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学而知之(学而知之思而信之践而行之悟而)

2022年03月29日 06:44:28 育儿 19 投稿:用户投稿

天道观 关于宇宙本质的一种学说。商周把天看成是至上神,称“帝”、“天帝”、“上帝”,作为世界的最高主宰。卜辞中记载了商周卜问上帝的文字。大约产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易》古经,将早期八卦概念系统化,《易传》以八种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说明宇宙的生成和万物间的联系和变易。西周灭殷后以较为哲理化的“天命”观代替了神灵观念。周公提出了“天命靡常”、“敬德”、“保民”的观点,认为天命以人之是否有德为转移,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人为的作用。在周室东迁前后,一些诗人提出了疑天与责天的思想,周太史伯阳父以“天地之气”的秩序,即“阴”和“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地震现象。战国初墨子反对孔子的天命,而宣扬天志。老子否认天是最高主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把中国理论思维推进了一步。《管子》提出了“精气说”,发展了早期关于“气”的学说。战国末年,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学说。

学而知之(学而知之思而信之践而行之悟而)

  人道观 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学说。相对天道观而称人道观。周公提出以德配天。他“制礼作乐”以规范人的社会关系。西周末年以来,兴起了重人事与祸福依人的思想。孔子重视人道,他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仁,即“爱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仁是有差等的,认为礼体现仁,说“克己复礼为仁”。墨子认为仁的实际涵义是“兼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墨家讲“爱无差等”。老子主张以“无为”、“抱朴”为人生的准则。孟子宣扬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德目体系,把仁义礼智与人的本性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本性中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称之为“四端”,四端是人所以区别于禽兽的所在。荀子与孟子相对,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并不在于人性本善,而在于对生物本性的改造。庄子宣扬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追求所谓“逍遥”的精神境界,企图脱离纷争的社会现实。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强调改造自然的重要。

  知行观 关于人的知识来源、过程和求知方法的学说。孔子虽然承认“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也强调“学而知之”,肯定多见多闻的重要,兼重“学”与“思”。墨子提出判断言论的是非的标准问题,认为以过去的历史经验、当时人民的感觉经验以及实际运用的效果来确定言论的是非。孟子强调理性认知的重要,强调思维的价值,区别了“耳目之官”与“心之官”的不同职能,认为“心之官则思”。老子区别了“为学”与“为道”,提倡无知,但强调识道。老子又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认识方法,要求排除感情欲望对于认知的干扰。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把知识分为三种,即“闻知”、“说知”、“亲知”,三者不可偏废,肯定了认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管子》书中提出“所知”与“所以知”的认知范畴,提倡“静因之道”的认知方法。荀子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知识来源与认知方法的问题,提出“虚壹而静”的认知方法,强调“解蔽”的必要。

学而知之(学而知之思而信之践而行之悟而)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主题百科知识栏目每天分享日常生活小知识,互联为资讯,IT科技百科,家常知识科普等,旨在让大家快乐生活,开心学习,主题百科为您分享!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帝国主题之家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深圳市南山区海象营销策划工作室 备案号:粤ICP备2020139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