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雀鳝鱼(鄂雀鳝鱼图片)

2022年03月30日 13:40:06 美食 16 投稿:用户投稿

在2004年,有市民在浙江温州的秀山公园中意外发现了一条长85公分、重6公斤的“怪鱼”。这条鱼体型呈圆筒状,胸围有30公分,吻部长15公分,长满尖牙利齿,形似鳄鱼,长相狰狞。

雀鳝鱼

据当地市民反映,这种鱼体表的鳞片非常坚硬,背鳍靠近尾部,尾鳍较小,该公园的管理人员也表示从未见过这种鱼。被发现时,这条大鱼正在捕食池塘中的其他观赏鱼,性情凶猛。专家们经过鉴定,将“怪鱼”定种为短吻雀鳝,此鱼原产于墨西哥湾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沿岸,是不折不扣的外来物种。

雀鳝是一种怎样的鱼?为什么会进入中国?

雀鳝属于雀鳝科雀鳝属,是北美洲各大淡水湖中的水中霸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成年的雀鳝在自然水域中没有天敌,体长大多为1~2米,有些个体甚至能长到3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大、掠食最凶猛的大型淡水鱼之一。

雀鳝鱼

在国内,雀鳝也被称为“花鳄”,是臭名昭著的“毒鱼”(卵子有毒),会跳出水面捕食其他鱼类。雀鳝虽然性情凶猛,但幼鱼的观赏价值却很高,体表的菱形鱼鳞征服了不少水族爱好者。于是在1990年,雀鳝作为观赏鱼类从美国引到了中国,这也为后来的逃逸、放生埋下了隐患。

除了用作观赏鱼,雀鳝被引入国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用于水产养殖。

在2005~2007年,中国水产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长江下游流域展开了一次外来物种调查,专门针对水产养殖领域。这次调查共发现了45种外来的水产养殖品种,包括33种鱼类、4种贝类、7种甲壳类以及1种两栖类,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美洲。

雀鳝鱼

北美捕获的巨型雀鳝

在过去的20多年里,长江下游先后引入了尼罗罗非鱼、革胡子鲶、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雀鳝等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确实提高了经济效益,但也有一部分种类在新的栖息地爆发性繁殖,甚至失去控制变成了入侵物种。

众所周知,长江下游是中国湖泊数量最多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在这里养殖的养殖的雀鳝很容易逃窜到自然水域中,危害本土的原生鱼类,一旦通过自然繁殖扩张了种群,后果不堪设想。

雀鳝鱼

美洲雀鳝

雀鳝在国内多地被捕获,有泛滥的风险吗?

长江流域有不少关于雀鳝的捕获案例,大概率是因为弃养而放生的。比如在2012年,重庆万州江段的一位渔民就在长江中捕获了一条雀鳝,受到了当地渔业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有钓友在南京的护城河中钓获过雀鳝,体长50公分,仅2斤多重,是一条幼龄雀鳝。

雀鳝鱼

另外,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段也曾有人发现过雀鳝的踪影,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很大轰动。不过也有人指出,北方地区水温较低,冬季河面结冰期长,而雀鳝则适宜生活在20~30℃的温暖水域中,因此在北方泛滥的可能性不高。

雀鳝鱼

市民发现的雀鳝幼鱼

从生态适应性来看,气候温和的南方更容易受到鳄雀鳝的威胁,其中广东省是重点的防控区域。截止到2014年,广东至少有21个市区都发现了雀鳝的野生种群,这其中就包括广州、顺德、佛山、深圳、清远等地。广东省境内的珠江流域同时还是罗非鱼、食蚊鱼、革胡子鲶泛滥的“重灾区”,堪称国内遭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沿地带”。

那么问题来了,鳄雀鳝在国内多地被发现,将来有可能会泛滥成灾吗?

客观来看,很多地区发现的雀鳝数量都很少,一般都是1~2条,野生群体并不多,难以达到自然繁殖的要求。但是在广东部分地区,野生的雀鳝种群不在少数,放生的数量多了也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至于雀鳝是否已经在珠江流域自然繁殖,目前还不能下定论,需要展开一次专项的物种调查。

雀鳝鱼

美国一游钓爱好者钓获雀鳝后将其放生

对雀鳝的管理不能掉以轻心,野外泛滥的风险依然存在。更何况,早在2004年广东省就有研究机构进行了雀鳝的人工育苗试验。这次试验进行了60天,一次性收获了上万尾鱼苗。在培育到40天时,鱼苗体长达到了13~15公分,成活率高达89%~92%;培育到第60天时,鱼苗长到16~18公分,成活率为86%。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国内的雀鳝育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一技术会大大增加雀鳝后代群体的补充数量。无论是培育用于繁殖的亲鱼,还是培育鱼苗以供应国内的观赏鱼市场,养殖端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雀鳝的危害,不容小觑

雀鳝在和本土鱼类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首先,雀鳝所处的营养级很高,会通过捕食作用消耗大量的本土鱼。有研究表明,雀鳝的生长速度很快,是其他淡水鱼的6倍,成年个体体型巨大,具有压倒性优势。

雀鳝鱼

其次,雀鳝的适应能力强悍。雀鳝能够忍耐低氧,在溶氧不足时能利用鱼鳔进行辅助呼吸,甚至还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占比最高可达53%)。另外,雀鳝对盐度的适应性也非常强,能够在半咸水、咸水中存活,“咸淡水通吃”,生态幅宽。

雀鳝鱼

还有一点,雀鳝的建群能力强,产生的卵子对脊椎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具有毒性。一般而言,雄雀鳝3~4年达到性成熟,雌鱼则需要6年时间发育成熟。每年的2~6月是雀鳝的繁殖期,单条雌鱼的繁殖量在2~4万枚不等,卵粒大,平均可达3毫米。

雀鳝鱼

值得注意的是,雀鳝的种群扩张策略为K-对策,后代的成活率高,很容易在自然水域中建群。在幼鱼时期,雀鳝的每天的摄食量能够达到体重的8%~15%,24小时内即可完全消化,对土著鱼类的威胁显而易见。随着幼鱼体型不断增大,这种威胁也会越来越高。

从上面这些生物学特征来看,雀鳝的入侵风险很大,称之为“生态杀手”也不为过。从国内报道的案例来看,我国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黄河流域均已捕获到雀鳝,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总结

雀鳝是一种凶猛的外来肉食性鱼类,在全国多地的自然水系均有发现,长江以南地区的泛滥风险最高,广东地区的内陆水域尤其值得注意。

雀鳝不仅会吞食本土鱼类的鱼苗,过度繁殖后还会破坏食物链,搅乱整个生态系统。作为普通居民,如果在野外发现了雀鳝,应该通过物理捕杀、化学捕杀等措施来清除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减少生态威胁。而对于盲目放生的现象,也应该加强管理教育,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关于雀鳝的危害及防控,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外来物种##雀鳝##保护生态#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主题百科知识栏目每天分享日常生活小知识,互联为资讯,IT科技百科,家常知识科普等,旨在让大家快乐生活,开心学习,主题百科为您分享!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帝国主题之家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深圳市南山区海象营销策划工作室 备案号:粤ICP备2020139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