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丸泥封关(丸泥封关造句)

2022年04月01日 13:55:08 旅游 21 投稿:用户投稿
洗耳

“洗耳”意为洗干净耳朵,比喻不愿意听或不愿意过问世事。语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溯源

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尧舜时代的贤人,他品德高尚,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相传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处寻访贤人时,发现了许由。尧曾多次向许由请教,认为他确实是难得的贤士,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自认自己才德赶不上虞舜,在听到尧要让位于自己时,便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

尧认为这是许由谦虚的表现,便对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请他,并对他说:如果坚持不接受帝位,则希望他能担任“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完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水洗耳。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小牛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觉得这话污秽了我的耳朵,所以来这里洗耳。”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你若隐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谁能知道你呀。你四处游荡就是想让人知道你,求得名声,别在这玷污了我的小牛的嘴巴。”说着,牵着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丸泥封关乌白马角

“乌白马角”指乌鸦的头变白,马头上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也作“乌头马角”。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赞》:“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汉·无名氏《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语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溯源

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燕太子丹不得意,便请求秦王放他回去。秦王不听,说道:“等到乌鸦的头变白了,马的头上长角了,我就放你回去。”太子丹听后,只好作罢。

后来,人们在这两句话中总结出“乌白马角”这一成语,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丸泥封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原意指在自己睡觉的床铺边,怎么能容许别人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典出宋·岳珂《桯史·徐铉入聘》:“王师征包茅于李煜,徐骑省铉将命请缓师,其书累千言。上谕之曰:‘江南亦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

溯源

宋开宝时期,赵匡胤围困南唐的都城金陵。李后主派徐铉入朝,向宋王朝示好。他让徐铉向宋王朝表示,江南愿意臣服于宋,以求得苟延残喘。然而,赵匡胤最后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动了消灭南唐的战争。战争开始后,后主李煜派使节去质问宋太祖赵匡胤:“南唐有什么罪?要受到如此不公正的对待!”宋太祖说道:“不需要多说了,南唐并没有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天下是一家,我的卧榻旁边,岂容得他人酣睡?”于是,宋军很快灭了南唐。

丸泥封关闻雷失箸

原指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听到雷声吓得掉了筷子的事情,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典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溯源

东汉末年,曹操弄权朝堂,献帝不得做主。伐袁绍后,献帝表彰群臣,见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就认作皇叔。曹操手下谋士荀彧向曹操进谏道:“皇上认刘备为皇叔,可能对您不利。”曹操自此对刘备心怀芥蒂。

后来,刘备因失势投奔曹操,曹操收留了刘备。刘备为了预防曹操谋害自己,就每天以种菜为事,不问政事。一天,刘备正在菜园浇菜,曹操手下大将许褚、张辽来请刘备,说:“丞相有命,请刘皇叔便行。”刘备只好跟随他二人去见曹操。原来曹操想借宴饮刘备,试探他是否真的不问政事。当时正是梅子青时,曹操与刘备一边以青梅煮酒,一边聊天。酒至半酣,突然天空阴云密布,骤雨将至。这时,曹操与刘备凭栏眺望,看见远处的龙卷风,宛然一条擎天拔地的龙柱。曹操便借机问刘备:“你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说:“不是很清楚。”曹操讲说一番后,便把话题引入正题,说道:“龙这种神物,可比世上的英雄。你认为当世的英雄都有哪些呢?”刘备列举了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益州刘璋等人,曹操都一一给予褒贬。刘备又说:“张绣、张鲁、韩遂等人,怎么样?”曹操大笑起来,说道:“这几位更是碌碌小人,何足挂齿!所谓英雄,是指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刘备问道:“丞相认为谁能称得上是当世的英雄呢?”曹操指着刘备和自己说:“今天下英雄,只有你使君和我曹操罢了!”刘备一听,大惊,手中的筷子不觉掉到了地上。当时正好惊雷大作,刘备从容地捡起筷子,说道:“此雷声的威力竟然达到了如此的境地。”曹操说:“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圣人遇到这种情况尚且改变容色,我刘备怎么不畏惧呢?”从而,刘备将“失箸”的真正缘故轻轻掩饰过去了。曹操也不再疑虑刘备了。

丸泥封关 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唐·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溯源

晋代祖逖与刘琨为儿时好友,后来两人又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感情深厚。两人都有复兴晋国的远大理想,因此,在司州时,两人经常同寝同眠,有时谈论起***大事来,常常谈到深夜。

一天深夜,祖逖与刘琨睡得正香,一阵鸡叫声,把祖逖惊醒了,他向窗外一看,天边挂着一轮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不想睡了,他推醒刘琨,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以后,每当听到鸡叫声,祖逖与刘琨就起床练剑,冬去春来,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祖逖与刘琨都成了文韬武略的全才。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而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实现了他们报效***的愿望。

丸泥封关尾生之信

又写作“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典出《庄子·盗趾》:“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比喻坚守信约,忠诚不渝。现在也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溯源

相传春秋时,鲁国有一个叫尾生的人,为人正直而信守承诺。他迁居梁地时,遇见了一位姑娘,他与那位姑娘情投意合。当他请媒人去姑娘家求亲时,姑娘的父母却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他们的婚事。于是,尾生与姑娘决定私奔。他们约定黄昏时,在城外的一座石桥下相会,然后两人一起回曲阜。

当日,尾生早早来到桥下,但到约定时间姑娘却还没有赴约。尾生担心姑娘出行受阻,一直不肯独自离去。不料,天降大雨,河中涨起了洪水,尾生依然恪守信约,抱着桥中石柱,坚持不走。后来,姑娘匆匆赶来,却发现尾生已经溺水而死。她见尾生宁愿抱柱而死,也不愿失信,不禁悲痛不已,也殉情而死。

丸泥封关韦编三绝

此成语意为编联竹简的皮绳被磨断了多次,形容勤奋刻苦。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溯源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皮剖成竹简,用火烘干后就可以写字,将许多片竹简用熟牛皮拧成的绳编联起来,即成书。孔子晚年很喜欢读《易经》,每天将竹简翻开、卷起,以至于编联竹简的绳子都磨断了多次。即使如此,孔子还是不满意,他说:“假若上天能再多给我几年寿命,我就可以多理解些《易经》的文字和内容了。”

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丸泥封关完璧归赵

此成语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典出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溯源

战国时,秦国最强,其他***都怕与秦国发生战争。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著名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就使人写信给赵王,说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王与众位大臣商量: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恐怕秦国并不是真心要换,只是想用计骗和氏璧罢了;如果不给他,又担心秦国会借此发兵攻打赵国。

这时,大臣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能出使秦。”大王不信,问道:“你怎么知道?”令缪贤回答说:“臣过去曾犯过罪,想偷偷地逃往燕国,是蔺相如阻止我说:‘你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我回答说:‘我曾经随大王见过燕王,在宴会上,燕王偷偷地抓着我的手说,希望与你结为朋友。因此我知道。’相如却对我说:‘现在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你又得宠于赵王,因此燕王才愿意与你结友啊。如果你现在逃离赵国而去燕国,燕国害怕赵国,燕王一定不敢收留你,反而会把你抓住送回赵国。你不如向赵王请罪。’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真的饶恕了我。我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秦国。”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蔺相如回答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给。”赵王又问:“如果他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用城池换赵国的璧,赵国不答应,错误在赵国。赵国给了秦国璧,秦国不兑现承诺,错误则在秦国。分析两个策略的利弊,还是把璧送去比较好。”赵王暗暗称赞,但面容不改,问道:“你觉得谁能担此重任呢?”蔺相如说:“大王一定没有合适的人选,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如果秦国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我便留下和氏璧,如果秦国不兑现承诺,我就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赵王大喜,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了。

蔺相如到秦国以后,秦王在章台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传给左右以及众美人观看。蔺相如看秦王根本无意割让十五座城池给赵国,就走上前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好,但有个小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听后,就把璧给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之后,走到柱子边,气得头发都立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和氏璧,派人给赵王写信,赵王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们都说:‘秦王贪婪,依仗国力强大,想以空言换赵国的璧。’因此都不想给秦国。我想普通百姓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秦国这样的大国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原因违逆了强大的秦王的意愿,不可。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才命我捧着和氏璧,带着书信,送到秦国的朝堂之上。为什么?是因为对秦国这样的威武大国的尊敬。如今,我到秦国后,大王礼节傲慢,得到璧后,传给美人看,戏弄我。我看大王根本不想用城池换璧,因此才拿回玉璧。今天大王要逼迫我的话,我的头就与这块玉璧一起撞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完,便拿着玉璧,要撞柱。

秦王担心撞坏了和氏璧,就向蔺相如道歉,并宣召有司拿地图来,指着上面说割让给赵国十五城。蔺相如想秦王并不想真的割让十五座城池,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宝物,赵王送璧时,曾斋戒了五天,今天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盛大的仪式来迎接和氏璧。”秦王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行馆后,就暗中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

丸泥封关丸泥封关

“丸泥封关”常用来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语出汉·班固等《东观汉记·隗嚣载记》:“隗嚣将王元说嚣背汉曰:‘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溯源

东汉初期,刘秀虽基本上统一了全国,但部分地方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当时占据在今甘肃省天水一带的隗嚣就是少数还在抵抗的一股势力。后来,汉王朝经过休养生息,逐渐强大,便渐渐收复了地方势力,隗嚣大败。当时刘秀派大臣来歙劝说隗嚣,让隗嚣派遣自己的儿子入朝侍奉君主,实际为人质。隗嚣一直犹豫不决。

这时,隗嚣手下的大将王元向他进谏说:“天下的成败还不能知晓,想当初更始皇帝刘玄定都长安,天下皆喜,都以为已经太平了。但瞬息间,刘玄的基业就毁坏了,而将军几乎没有安身的地方。如今国内南方有彭修称雄,北方有卢芳称霸,江河湖海中称霸的也有数十人,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如果你听从来歙的话,舍弃自己的基业,却寄居在不安宁的***,这不是好的谋算。现在我们天水肥沃富饶,兵马强壮,向北可以攻取西河郡和上郡,向东可以接近长安,如果大王依照原来秦国的疆界,以山河作为屏障来防守自卫,我王元请求用一丸泥土为大王你封锁东方的函谷关。那样天下就太平了!假如这一计划不能实现,我们还可以休整兵马,占据险隘防守,也可以称霸一方啊。”

后用“丸泥封关”比喻关口形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丸泥封关推敲

“推敲”原指贾岛推敲诗句的故事,后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这个典故在五代·何光远《唐诗纪事·贾岛》、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一九·贾浪仙》中都有记载。

溯源

贾岛,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据说他每次作诗都耗尽心血,花费很长时间去思考诗中的字句。一年,贾岛因赴考到长安,他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不知不觉就作了一首诗,诗文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很喜欢这首诗,但其中“僧推月下门”一句,他又觉得“推”字不够好。既然是夜里,门应早关上了,恐怕推不开了,不如改为“僧敲月下门”。他心里如此想着,嘴里反复吟诵着,手不自觉地比划起“推”、“敲”来。贾岛正沉浸在“推”、“敲”的反复斟酌中,竟然没有发觉迎面走来的仪仗队伍,不觉就冲撞了仪仗。唐时律法规定,官员经过,行人必须回避让路,否则将会受到刑罚。

正当众差役想把贾岛送官究办时,轿中的官员问原因,众人就将贾岛冲撞仪仗的事禀报给这位官员。这位官员听说贾岛是因作诗冲撞的仪仗,便出来问贾岛作的何诗。原来,这位官员正是担任“京兆尹”兼“吏部侍郎”的韩愈,很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听闻贾岛正在为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而苦恼,韩愈沉吟了一下,说:“还是‘敲’好。”贾岛听后,也赞赏地点点头。

于是,两人遂成了好朋友。后来,人们就把反复地研究措词、斟酌字句的方式称作“推敲”了。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tags:

关于我们

主题百科知识栏目每天分享日常生活小知识,互联为资讯,IT科技百科,家常知识科普等,旨在让大家快乐生活,开心学习,主题百科为您分享!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Copyright 帝国主题之家 版权所有 TXT地图 | XML地图 | HTML地图 深圳市南山区海象营销策划工作室 备案号:粤ICP备20201394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