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记录了我国古代地理历史)
《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介绍古代自然人文的地理专著。因全文以“禹”的名字作为篇名,描述了他“奠高山大川,任土作贡”的功绩。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划分九州,每州之后都有一句文字描述该州输送贡赋到冀州的贡道以作结尾,所以将该文命名为“禹贡”。《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地区,并对每个地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描述。《禹贡》记载于伏生今文二十八篇的第三篇,即今文《尚书》二十九篇的第三篇。《禹贡》被誉为“雄篇大作”,全文语言精练,但涉及内容繁多,是研究我国上古时期自然和人文地理的重要参考,并且该篇中所谈到的九州对中国历代政区的划分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历代学者对《禹贡》研究十分重视,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先秦时期《禹贡》就被广泛征引,《国语》、《周礼》等先秦时期的文献都曾引用《禹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都有全文记载。晋代伪《古文尚书》即今流传本与汉代的文字稍有不同,被列为《夏书》的一篇,在全书中的第一篇,其中《史记》中有些以汉代书面语言代替,并且有所增益以通其意。西晋裴秀根据《禹贡》的记载绘制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禹贡地域图》。自宋代,开始专门研究《禹贡》,宋朝当推毛晃《禹贡指南》、程大昌《禹贡论》、《禹贡后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及傅寅《禹贡说断》。有明一代,《禹贡》研究已经成为了专门学问,著作层出不穷,关于《禹贡》研究著作有韩邦奇《禹贡详略》、郑晓《禹贡图说》、《禹贡说》、王鉴《禹贡山川郡邑考》、俞鲲《禹贡元珠》、胡瓒《禹贡备遗增注》、茅端征《禹贡汇疏》、艾南英《禹贡图注》、夏允彝《禹贡古今全注》及许胥臣《禹贡广览》等。清代时期更是出现了胡谓《禹贡锥指》这样的集大成之作等。先秦迄于宋,学者主要是经文注疏,宋代以后《禹贡》从《尚书》中分离开来,关于《禹贡》文字训诂、经文注疏的研究在清朝达到了一个高峰。
《禹贡》在民国以前主要局限于文献释读和地望考证,现代地理学逐步建立后,一部分学者开始以现代地理学的成熟体系重新解读《禹贡》,这逐渐成为了《禹贡》研究的新趋势。在新方法、新思维的影响下,对《禹贡》的研究突破了原有窠臼,取得了新的突破。如杨大鈊《禹贡地理今释》等,并且顾颉刚创办了《禹贡》半月刊和禹贡学会,掀起了《禹贡》的研究热潮。在西方,费迪南德· 冯·李希霍芬是最早从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实地考察为主,文献解读为辅研究《禹贡》的最早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