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历史(北海历史天气2015年12月)
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1662)年,清***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1965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北海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1.形成村落
北海的地名最早见于明代传记《万历武功录》,记载了一场发生在万历七年(1579年)郁林酋长联合北海酋长发起的起义运动。北海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形成村落”北海村“。当时土瘠民贫,人们聚族而居,大者不过数十家,小的仅数家。村庄建筑形态以土墙竹瓦或茅草屋为主。北海古谚曰:”人穷住竹瓦,竹瓦住穷人“。此外,有疍家人在外沙内港避风。
2.形成交易点
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年)陆地上的村落依然是土墙竹瓦为主。外沙已经成为水上居民固定的泊船之处,也有疍家人在外沙建起高脚屋,以长木为桩,棚建桩上,故人称疍家棚。疍家人需要粮食和淡水,陆上的人需要海鱼为食,渐形成简单的交易场所。
3.形成商港雏形
清朝道光中期(1830—1840年),形成为渔民提供生产、生活用品的简单集市。此后,逐渐形成商港雏形。沙脊街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被称为北海第一街。它的建因是因为人们选择海边隆起的沙堤进行贸易而逐渐成型。沙脊街由西向东,石条铺路,街面2米宽。临街房屋有统一的屋檐、马头墙和木板门墙,是岭南地区小镇的典型商铺建筑。北海就以海边沙滩地带的商业街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商业区。
4.形成西南大通道的出口
清朝道光末年、咸丰初年西江航道农民起义不断,广西、云贵的往来货物改由北海进出,北海获得了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发展契机,迅速成长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逐步形成了升平、东泰、东华、东安、大兴、西靖等街道。
北海的发展得到了合浦***的重视,认为必须加强对北海商埠的治安和管理。于是在咸丰五年(1855年),将设于南康的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坐镇包括南万、高德、独树根、地角在内的二十多个村落。北海首次成为次县级行政机构驻所之地。这标志着北海从聚居点及简易市场转变为城市。
5.形成通商口岸
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迫成为对外通商口岸。1877年4月2日北海成立海关,正式开埠。英国人吉德任税务司。同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此后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也先后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或领事代理处。交汇、医院等机构也在北海建立起来。
进入民国后,北海迎来了规模扩大、地位提升的关键时期:1926年3月16日正式成立北海市政筹备处,由合浦管辖变为直属广东省管辖。
1927年,在市政筹备处的规划下,借鉴广州骑楼街道的样式,进行了城市道路的扩建改造,原西靖、大兴、升平、东安、东华、东泰等街道由西向东连通扩建为宽9米的骑楼街道,统称珠海路。此外后街拓展成为中山路。
北海历史文化演变
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其内在和外在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借助自身的基础、条件,与特定的机遇结合,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就会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
2000多年前的汉代,北海属下的合浦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这条见诸史乘的最早对外海上贸易航线,从北部湾畔的合浦等地出发,沿中南半岛海岸,经南洋抵达印度洋,进入中亚,与名闻遐迩的陆上“丝绸之路”殊途同归。《汉书》记载的这条海上航线,并非一般的民间往来,而是一条由“黄门”宦官和译长率领、私商应募参与的官路。北海在两汉时代就成为对外***的前沿地带,成为传播中华文明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十九世纪,清王朝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在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中,北海与芜湖、温州、宜昌一起被辟为通商口岸,英、法、德、日等相继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洋关、教堂,开办洋行、医院、学校,北海成为列强入侵劫掠资源的落脚点以及扩张大西南的通道。在“欧风东渐”的过程中,北海作为得风气之先的沿海城市,其接纳西方工业文明之早令人啧啧惊叹: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海即设立了官办的电报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法教会在北海开办义学和女子学校,开设英、法文课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北海的英国教会用上了电灯;同年,借助从英国进口的设备,北海有了木材机械加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人们就能在北海的英国领事馆里观赏到电影默片;1909年,北海出现了中外合办的电灯公司;1***8年,飞机的踪影现身北海,到了1929年,北海开通了与广州的航空邮路……当地至今还保留着众多西洋建筑,以及有着中西合璧风格的老街。
文化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近几年,北海***制定了充分发掘***历史的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策略,通过弘扬历史文化培养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用***精神凝聚心智,提高市民素质,塑造城市品格,构成以***为灵魂的城市先进文化和人文精神家园,把文化的张力变成城市的活力;把文化的影响力变成城市的竞争力;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社会生产力,并以这种薪火相传的文化“定力”,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城市发展与“产城人文”四维融合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加快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进程中,北海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作为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就与东盟密切交往的城市,北海的跨越发展,除了产业的兴旺、经济的繁荣,同时应体现历史文化的光大,体现城市文化品格和城市精神。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北海的文化形象。2019年北海***与曲江新鸥鹏签订了曲江新鸥鹏·北海教育城项目合作协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副***、***蔡锦军亲自出席签约仪式并见证签约,彼时北海市官方媒体《北海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报道了此事。该项目的签约,可谓是北海市的一件大事。
据了解,曲江新鸥鹏·北海教育城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人民币,是广西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由曲江新鸥鹏文化教育控股集团投资建设,总占地约1500亩,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曲江新鸥鹏·北海教育城占据北海城市门户和发展轴向,承载教育、公园、商业、住区四大城市功能,围绕“四所学校一座城”的规划理念,全系植入中国教育巴川系学校,是北海首个集教育mall、丝路不夜城、主题公园群、超高层商务地标、9A精装住宅等航母级配套于一体的“产城人文”四维融合的全能生活大城。
曲江新鸥鹏·北海教育城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一期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该项目的
成功建设,能够有效把城市、社会、人文三大要素合理配置,不仅能够完善教育产业链条,保障教育品质,升级城市功能并改善城市教育生态,而且通过引入先进的国际化教学理念,能够有效整合全球教育联盟资源,全面提升北海市的教育国际化水平,曲江新鸥鹏·北海教育城项目不仅仅是北海最高端的教育综合体,更是北海最高端的豪宅项目,在这里将享受到绝佳的工作、学习、生活新体验,尽享高品质生活。
昨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北海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北海的文化形象,寻根探本,以史为鉴,扬起***风帆,共筑增长一极。北海将重铸辉煌。(文/董成竹)
20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