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基督教堂建筑风格)
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一大”会址、三山会馆、黄浦剧场等红色文化传承地,到汇丰银行、格致中学、国际饭店、四大百货公司等一大批风格各异、功能齐备的近代建筑,黄浦区拥有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近900处。
以黄浦区优秀历史建筑为拍摄对象的“历博杯”摄影大赛启动至今已将近半年,大赛获奖结果于昨天上午揭晓,《露香园路城墙》等三组作品荣获金奖。主办方还从5000余幅投稿作品精选了近百幅获奖作品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内进行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
《大境道观》 作者 唐涟萍
“历博杯”作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一项历史建筑摄影类品牌赛事,试图借此让更多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历史建筑,用影像诠释珍贵老建筑的历史价值。由于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数目庞大,无法在一次大展中充分展现其魅力,因此采用与各区合办的方式组织。2015年以来已先后在静安区、长宁区、普陀区、徐汇区、闵行区、金山区、青浦区举办过相关赛事,第八站来到了黄浦区。
铜奖《大光明大戏院旧址》作者 陈国萍
黄浦区虽然是全市面积最小的区,但拥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占全市总量近六分之一,优秀历史建筑占全市总量超过四分之一。各类文物和历史建筑总数超过九百处,分布密度大、类型多样、精彩纷呈,保留了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上海城市发展的各阶段、各层面的发展轨迹。
《大境道观》作者 唐涟萍
在黄浦,《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一大”会址、三山会馆、黄浦剧场.…诉说着中国革命的火种从这里传播的故事;汇丰银行、格致中学、国际饭店、四大百货公司等一大批风格各异、功能齐备的近代建筑,记录了上海成为远东第一城市的发展历程;建于明代的九间楼和建于清代的书隐楼、市中心唯一的文庙等大批传统江南建筑,见证了开埠前的上海如何发展为“东南都会”。这些各具特色又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给了摄影家们许多创作上的激情与灵感。
2019年“历博杯”上海市“我身边的历史建筑”摄影大赛(黄浦区)于2019年1月正式对公众征稿,两个月的征稿期间怡逢上海最长的雨季,但上海各界摄影爱好者、院校学生仍积极参与投稿,共收到近5000幅作品。
金奖《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三山会馆》作者 周东平
本次黄浦赛区与往届不同的是,为了兼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类型历史建筑的特点,发掘三类建筑各自的魅力,分别设置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历史建筑摄影金奖三项和银奖三项,铜奖九项则不分类别。
其中,《露香园路城墙》、《圣三一基督教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三山会馆》等分别获得红色文化历史建筑板块、海派文化历史建筑板块、江南文化历史建筑板块的金奖;《四明公所血案地点》、《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豫园》分别获得红色文化历史建筑板块、海派文化历史建筑板块、江南文化历史建筑板块的银奖。另有九件摄影作品获得铜奖。
据悉,为了更好地呈现出黄浦区文物和历史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本次摄影大展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80处,将主题分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个板块,并增设了手机拍摄作品的投稿。
从本次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主题的鲜明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前者围绕黄浦区不同类型的建筑文化背景展开,力图为建筑的历史厚度找到相关的文献价值,从而留给后人感受和发现历史的珍贵视觉档案。后者则呈现出风格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从建筑中提炼出独有的审美情趣,从而让“凝固的音乐”奏响缤纷的乐章。手机组的作品凸显了传媒时代的视觉魅力,也为更多样化的影像存档拓宽了思路。
摄影展览收录了大赛相机组获奖作品93幅(组),手机15幅(组),依次按板块、奖项排列;同时,制作了建筑列表和分布图以便读者漫游和阅读上海的建筑与文化。本次摄影展是“历博杯”举办以来首次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内进行展览。这种以文化主题分类拍摄评选的方式及手机作品奖项的设立均属“历博杯”首创。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仪式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摄影***教授、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林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建筑摄影的历史演进和作品分析》讲座。
《跑马总会旧址》作者 吕晓红
《跑马总会旧址》作者 吕晓红
铜奖《大光明大戏院旧址》作者 陈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