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妻(万千宠爱by引路星)
文|晨夕
2006年10月13日,在北京,一位85岁的老妇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与世长辞的女性,可以说是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她一生有多重身份。
她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她是北京中学生中有名的“数学三王”之一;
她是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
她也是十二年的阶下囚。
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就是万人仰慕的第一夫人,她就是刘少奇的夫----王光美。
1:名门之后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北京。
她出生那年,正是她父亲王治昌在官场上一路高歌的时,也是在这一年,王治昌赴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
当远在美国的他,接到家里电报,知道自己的一爱女时,心里无比激动,随之为女儿取名为“光美”。
王光美的母亲也是出身名门,家族是从事实业的,她也是一位思想颇为开明的女性,在教育女子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光美家族庞大,兄弟姐妹共有是一人,她排行老七,上有六个哥哥,下有四个妹妹,她是家中第一个女儿,自幼就备受宠爱,什么事情她都得头份,什么事情都把她举在前面。
王光美自幼就聪颖好学,但和那些迷恋国文的女生不同,她的理科特别强,在读中小学时,就是当时“数学三王”尖子之一。
王光美之所以成绩如此优异,和她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个年代,很少有母亲支持女儿读书,但王光美的母亲则不然,她是真心希望女儿也能学习好,将来做个有用的的人,所以并没有催女儿们早点结婚什么的。
高中毕业时,王光美原本报考的是清华和燕京两所大学,但因为她英语分数不够,所以就上了辅仁大学,成为物理系的一份子。
大学期间,王光美学习特别刻苦,她没有住校,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夏天的时候胳膊都被太阳晒脱皮了。
不过,王光美也不娇气,她对学习有种近乎痴迷的热爱,那会她学的是光学***,一直是尖子生。本科毕业后,她又接着读了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宇宙射线。
当时,王光美受“读书救国论”的影响,准备抗战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学成归来后建设***。
抱着这样的信念,她考上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全奖学金博士,如果那会她去美国读书,或许就会是杨振宁或李政道的学姐。
不过,因为一次偶然,她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2:放弃出国就在王光美接到通知书的时,王光美经过介绍,成为北平军事调停处中共代表团的英语翻译,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来到北平军调部工作。
其实,在物理界的人都讲,王光美不去从事物理学研究是非常可惜的,而且当时在荷兰的图书馆里还有王光美的学习成绩单,上面写着“数学女王”。
但王光美最终却放弃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读博士的机会,选择了延安,可以看出她对革命的真诚和一片赤子之心。
从大城市走进延安,无论是住的地方,还是饮食,都有很大的差距,但王光美没有任何的不适应,相反她觉得延安的生活很充实,每天和志同道合的同志们在一起工作,内心很满足。
也是在延安,王光美遇到了生命中的伴侣刘少奇。
3:相识相爱王光美第一次见到刘少奇,是因为徐冰带她们去看望朱老总,那日朱老总还留她们吃饭,吃饭的时候,康克清说了一句:“一会儿我们也去见见少奇。”
就这样,康克清带着她们来到了刘少奇住的地方。不过,初次见面也只是寒暄几句并没有多说话。
后来,刘少奇又来到王光美她们的办事处和住的地方参观,其实那会刘少奇已经注意到王光美,但王光美还没有过恋爱的经历,完全没有往那方面去考虑。
那会刘少奇的生活其实挺凌乱的,他刚结束了一段婚姻,还有孩子要照顾,工作又特别多,所以组织上也都期望他赶紧脱单。
自从对王光美有了爱慕之情外,刘少奇就一直找机会表白,他又不知如何开口,只能慢慢找机会。
一段时间过去后,刘少奇按耐不住了,就派人去通知王光美,让他到自己的窑洞来一下,王光美还挺意外的。
见面之后,刘少奇有些紧张,也不知道如何招待,慌乱中就把一个脏极小的梨给了王光美,王光美拿到手里,我想了半天说,也不知道怎么吃。
刘少奇看出了她的顾虑,就说:“我这儿有刀”。
王光美削梨的时候,整个梨皮都不掉,刘少奇就找话说:“这是怎么削的,我从来没见过。”
不过,刘少奇还是没有直接表白,而是旁敲侧击地问:“你跟我上晋察冀工作吧!”,
当时王光美没反应过来,就说:“我留在晋西北也是搞这个土地改革,为什么让我上晋察冀?”
结果,刘少奇接着就说了家里的情况,她说自己有五个孩子,孩子岁数是多少,又说自己身体有胃病,还有什么病,身体怎么不好,完全工作没有时间等等。”
王光美一边听,一边想:“这人真挺奇怪的,他跟我说这些干吗呀!”
虽然是铁杆硬汉,但是面对儿女情长,刘少奇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果然遇到爱情,硬汉也会有羞怯的时候。
不过,通过这次交谈后,王光美对刘少奇倒是多了一些了解,也开始慢慢关注他,但当时敬仰的成份比较多。
随着接触的深入,王光美渐渐对刘少奇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她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优点,待人真诚,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刘少奇对王光美也是关爱有加。
在组织的帮助下,通过进一步的相互了解后,他们终于确定了恋爱关系。
1948年8月,没有盛大的结婚仪式,也没有惊动太多人,二人简单地邀请了几个同事,在大家的祝福声中,完成了结婚仪式。
那晚,王光美的身份彻底蜕变了,她也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物理学梦,成为了刘少奇的夫人,并做好了同舟共进的准备。
4:伉俪情深别看王光美是大家闺秀,但她身上没有一点大小姐毛病。
婚后的她,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谨言慎行,也成为丈夫得力的助手。工作之外,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生活上也给予了刘少奇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她不仅把整个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对刘少奇和前妻的孩子也关爱有加,视如己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母爱。
所有的孩子对这位继母都是心服口服,因为她会很好地处理大家的关系,宁愿自己的孩子吃亏。
后来,每当回忆起王光美时,刘少奇的子女们都赞不绝口,言语间都充满了尊重和感激。
除了孩子们和繁重的家务外王光美对刘少奇更是格外地细心,在结婚前,刘少奇生活没有顾虑,吃饭也不定时,落下了很严重的胃病。
王光美为了帮丈夫调理身体,煞费苦心,不管刘少奇工作到多晚,她都一直等他,然后为他准备热乎的饭菜,在王光美细心照顾下,李少奇的胃病也慢慢地好了。
刘少奇经常半夜开会,王光美总是等着他回来,有时连续工作时间长了,就陪他到院子里散散步、说说话,让他紧绷的神经得到最大的放松。
在家,王光美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在外,她也表现不俗。
从1963年到1966年,王光美先后六次陪同刘少奇出访,先后到了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
王光美气质不俗,哪怕是那些***夫站在一起,她也丝毫不逊色,彰显了东方女性最完美的一面。
5:患难与共原本王光美和刘少奇的婚姻生活非常完美,然而,随着那场“大运动”的爆发,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危急关头,刘少奇劝王光美:“你应该跟我划清界限,把孩子带走,也可以保护家庭。”但是王光美毫不动摇,自始至终她都和刘少奇站在一起,坚定地支持他,共同经受着狂风恶浪。
大运动爆发的第三年,刘少奇就因病去世,而在刘少奇去世的前两年,王光美也被捕入狱,他们至死都没有见到彼此最后一面。
直到1979年,王光美才得以出狱,她在监狱整整度过了12年,可哪怕日子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坚信自己可以重见天日。
若是一般人,在监狱中生活了十二年,出狱后一定会留下阴影的,但王光美出狱后心态一直很平和。
一切只因她的性格比较豁达,她只看将来。她也回顾,但她不受过去的影响,她的记忆一直保留最好的一面。
1980年5月13日,王光美偕儿女们乘专机飞抵河南郑州,迎接刘少奇骨灰,并于5月19日,遵照刘少奇的遗嘱,将刘少奇的骨灰撒向大海,在撒骨灰前她深情地吻着骨灰盒,流泪不止。
丈夫的离去,留给王光美的是无尽的思念,她经常一起回忆他们生活的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年,却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王光美把自己为刘少奇拍摄的一张夜间工作的照片放大,挂在家中。她说:“这样我就仿佛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还在不停地工作。”
晚年的王光美,一直从事慈善事业,1996年,她还将母亲留下来的几个瓷器都拍卖了,拍卖了50万元,都捐给幸福工程了。
善款捐出后不久,有一个外国记者打电话问王光美:“母亲不在了,您怎么会舍得把母亲的东西给卖了。”
王光美说:
“我舍不得,但那么多贫困母亲都没饭吃,我留这些干什么,我确实把这些东西给了她们,因为我自己的妈妈好。她是上过学的,她有条件上学,她就有文化,这有文化的母亲跟没文化的母亲是很有点区别的,但是我接触的农村妇女她们都劳动,我希望她们也能有文化,至少能不受贫困。”
哪怕在生命的最后的时光,王光美还不断地叮嘱女儿,要将幸福工程一直做下去,知道得到女儿的答复,她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
王光美去世后,儿女们将她和刘少奇合葬在一起,历经40多年他们终于又可以团聚了。
这就是今天的王光美,她曾长期生活在高雅的上流社会,却也饱尝了多年的铁窗生涯,但她保留着最大的宽容心,她从不怨天尤人,她的善良,她的慈爱和那颗母爱的灵魂,依然让人敬仰。
(本文原创首发,抄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