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海抗疫打的是有准备的仗(上海防疫成功)
昨天上午(4月4日),上海卫视播放了一上午的《霸王别姬》,可谓意味深长。
35000检验人员,15个省市数万名医护人员齐聚上海、救援上海。
作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为了赢得这场战役,上海已经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
为此,高层要求上海,“要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遏制疫情扩散”,“态度坚决果断,行动迅速有力”。
这让我想到了《大决战》电影里的台词:
“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态度很强硬,要求上海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社会面的清零,从而恢复往日的生机。
毕竟老百姓拖不起,上海拖不起,中国的经济也拖不起。
电影《大空头》中有句台词:失业率每上升1%,就有4万人死亡。
这个数据并非瞎编乱造,而是有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支持的,失业率或者说家庭财务困境一直都是影响社会全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而长时间的封控,也容易造成大量人口暂时或永久性失业(尤其是服务业从业者),导致收入骤降,这是件很可怕,也很要人命的事情。
除了经济受损,上海这次的疫情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即便是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也不堪重负。
2、疫情之下,罗普大众就连吃菜的基本要求都满足不了。
3、经济哪怕是短时间的停摆,也会让很多人走向崩溃的边缘。
这三点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穷人在疫情中,是最倒霉的。
我之前说过一个现象——疫情有造富效应,利好富人,利空穷人。
当时我拿美国几个富豪举例,他们都在疫情里身价翻倍。
那么中国呢?
前几天,郑州的爱马仕新店开业,据说开业当天的营业额高达1.2亿元,商品全部售罄,18个店员都忙不过来。
据最新的《福布斯》榜单统计,全球有2755名亿万富豪,在新晋的493名富豪里,有超过40%的新晋富豪来自中国,而美国只占2%。
新晋493名富豪,中国占40%,也就是说去年一年,平均不到两天,中国就多了一个亿万富豪。
《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将达4710亿元,整体规模较2019年近乎翻番。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工作不好找,生意难做,但你真的不要小瞧部分国人的购买力。毕竟爱马仕的消费群体,就不是罗普大众。
上海也是如此,在很多人买菜难的时候,有一些人仿佛没有一点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疫情能产生这种分化?
我先拿古代的土地兼并举例。
在封建时代,每一次大灾大疫都是地主最开心的时候。
原因是穷人没有抗灾能力,他们平时就处于一种饿不死又吃不饱的状态,遇到灾难,普通自耕农哪怕是卖女儿也活不下去。
为了填饱肚子,最现实的办法就低价卖地+自觉成为地主的佃户。
而在这时候,地主也会趁火打劫,拼命压低收购价,拼命抬高粮价。
一场疫情,让一大批本来可以独立自主的自耕农变成了地主的佃户。
地主也因为收购了大量的廉价资产,剥夺了农民的财富,从而变得更加富有。
个别目光长远的地主呢,还会拿出九牛的一毛出来,搞一些慈善施粥活动,让一些农民对他们感恩戴德。
理解了这个经济原理,你也许就会明白为什么疫情会催生富人了。
非洲猪瘟的时候,很多散户血本无归。
但养猪龙头企业,股价一年能涨4、5倍。
某猪肉龙头企业在猪瘟时期的股价走势
而现在新冠疫情所产生的封闭,也让旅游业、餐饮业、消费娱乐业基本陷入了瘫痪。
还有KTV、健身、影院、航空等众多行业经营都受到了较大冲击。即便是全面放开复产复工,消费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
而这些都是吸收就业人口的重要行业,所以很多人只能被逼去当外卖、快递骑手。
而另一边,一些行业却在一种实质垄断的环境中,攫取暴利。
口罩、疫苗、核酸检测、隔离***、配菜等等,想不发财都难。
一边是疯狂抢菜的民众,丢了一棵大葱,追着阿姨跑。
一边是卖高价的英雄菜。
市场变得畸形,阶层差距也被放大。
所以,为了防止出现代版的“土地兼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疫情对于财富分配的冲击。
至于上海抗疫,我认为结果是必胜的,可能一周,或者两周。
但疫情对民生的冲击,我希望***能尽早出台切实可行的金融性政策,来扭转局面!
哪怕是学美国,短时间内发钱,发消费券都具备可行性。
张文宏医生说过,凡是持久的,必是温和的与可持续的。
过去两年的中国防疫,保障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
而面对当前许多***渐渐放开的情况下,中国也需要后续防疫政策的优化。
在打赢上海抗疫战之后,更需要打赢民生经济的仗。
大水灌溉,纾困民生。
只有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