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走兽是什么生肖(飞禽走兽虎伤人是什么生肖)
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每年到这一天,民众就会在夜间来到某个路口,为逝去的亲人烧一把香烛纸钱,以祭奠亲人的在天之灵。
很多80后这一代人认识鬼节却是自于港产恐怖电影,这些电影都会专门把灵异事件设定在这一天发生,围绕鬼节大作恐怖文章,这些电影也成为了后来很多人的“童年阴影”,中元节的画风就此也就被带跑偏了。
其实我们对于中元节的认识不仅片面而且匮乏,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元节也有特定的习俗、讲究,比如在中元节这天吃什么,就很有讲究。
中国人过节向来注重吃食、讲究吃食,无论过什么大节小节都是如此。
过年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过二十四节气也有讲究,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龙须饼、惊蛰吃驴打滚、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团、立夏吃鸭蛋、芒种吃梅子……
即便是“三伏”天,在老北京人的眼里也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的讲究。
林林总总,不逐一而述。
所以说,中元节这天也毫不例外的有特定的吃食。
相对于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吃元宵的习俗,中元节这天北方很多地方会吃面。
这天吃的面可不是什么炸酱面、打卤面,而是特意捏的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面羊。
所谓面羊其实是代称,飞禽走兽其实什么都有,还有组合的十二生肖,二子戏桃,五子争腚等。
在旧时老北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这天,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据说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
沉香救母之后意欲追讨舅舅二郎神为母报仇,二郎神为修复兄妹及舅侄的关系,每年七月十五给沉香送活羊。
羊即其母和二郎神的本姓“杨”的谐音。后来民间逐渐演变为送面羊。
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也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
节日前几天,乡村的巧妇们三个五个聚在一起,发好精细白面,家长里短、谈言笑语中,搓的捻的,剪的压的,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一个个活物生生从手下蹦出:急蹦的兔、憨威威的虎、绵善善的羊、活溜溜的鱼、狮子,小猪、小鸡、小狗,每个物象身上施之于智慧,注之于情爱。
待饧好上锅急火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娇态可掏,然后点施丹青,打扮齐整,便成为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
晋北风俗送男孩为羊,羊为祥瑞之阳物。
送女孩为鱼,鱼属阴,是为顺乎阴阳秩序之作法。
在陕北长城一线以南,一般多在清明节前几天和面做“燕燕雀雀”,被叫作“献子”或“老献”的贡物。而在陕北的神木、府谷一带,捏面花的日子却选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前夕,当地有话说:“七月初一人捏人,七月十五人吃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些旗在这一天也讲究捏面人食面人,到了七月十五这天,很多社区都会举办捏面人活动。
活动现场,大家围坐在一起,将醒好的面和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或揉或搓,手指上下舞动,再用小剪刀灵巧地点、切、刻、划,把一个个面人捏得活灵活现,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猴”、“双头鱼”、“爬娃娃”等民间艺术形象便脱手而出。
其实中元节的含义非常丰富。
有一说其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从西晋流传至今,满足了人们崇祖敬祖的孝道之心。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七月十五祭祖本意正如《东京梦华录》所记载,有“……乃告祖秋成之意”,是一种祈望丰收的愿望。
可见,从古到今,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而深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孝悌之义也融入其中,丰富了中元节的内涵。所以说,传统的中元节一点儿也不冷清,相反还很热闹呢?
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是否对中元节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呢?
部分内容来源:《山西民俗大观》,李彬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编辑:田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