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病还须心药医的意思)
□孙冰洁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事实上,近些年,因青少年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却屡屡刺痛人们的心。近日,成都49中一名16岁学生坠亡更是引发舆论对“孩子为何走到这一步”的高度关注,也激发了全社会对这类问题的重新思考:一个未成年人要跨过多少障碍,才能健康地迈向成年?
一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12亿的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这些报告和案例都在提醒人们,看不见的“心魔”已经盯上了青少年。
身病易治,心病难医。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为孩子医治“心病”,必须要用“心药”。这离不开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效联动、科学引导与及时干预。
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日益受到***和社会的关注。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对教育部门、学校、家庭都有具体要求,并提到了预防措施。各地有条件的学校也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等,方便学生求助。但不少人也注意到,当前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性不强等问题,对有心理疾病苗头的学生隐私保护力度不够,个别出格者还会把“问题”学生推给家庭,导致学生“生病的不求助,求助的没有用”。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常态化培训提高心理辅导老师***素养,在职务级别、工资待遇、履职保障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激活队伍热情,提升工作水平。与此同时,对心理问题的干预不能靠简单机械地填表排查,更需要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形成合力,让青少年愿意敞开心扉、积极向外寻求帮助,早发现、早介入。惟其如此,才能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
作者:孙冰洁
来源: 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