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心眼(爱让我死心眼)
所谓“死心眼”的人,就是容易想不开的人,就是不会转念的人。
上篇文章说到“转念”是一种高级智慧。那么怎么把这种智慧教给孩子呢?
今天,先分享一个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事例吧。
此时的孩子稚气未脱,刚刚开始学文化懂道理,特别容易接受新观念。可以循循善诱,步步引导。
比如说上一篇我写过的一件小事,我先问孩子们:“你们遇到让自己感到不开心的人或事情怎么办?”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就打他。”“我要用小刀割他”“哼,我再也不理他了”“我就冲着他吼”。
是不是被吓到了,尤其是那句“我要用小刀割他”。不过不用担心了,只是童言无忌罢了。孩子们是很纯真的,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没有伪装。所以不要急着去评判他们的答案。他们只是需要引导而已。
第一步,先认可他们的情绪。可以说:“哦,气成这样了。”“哦,要是我的话也会很生气”。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以后他无需掩 饰,无需为自己有不良情绪而否定自己。他只是需要去认识情绪,把握情绪产生的行为。
第二步,让孩子知好歹。可以引导孩子,“生气的时候自己舒服吗?”
孩子们就会省察自己的情绪,他们纷纷回答:“不舒服。”
然后继续引导:“那你们说说,让自己不生气的人聪明,还是总是让自己生气的人聪明呢?”
孩子们思考一会就会说“不让自己生气的人聪明。”
“你喜欢和总是生气的人在一起玩吗?”让孩子明白个人情绪会影响周围的人。
“我喜欢和不总生气的人一起玩。”
这样问孩子既可以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情绪是没有错的,但是由情绪产生的行为却有对错好坏之分。但前提是要了解情绪,转化情绪,才能呈现好的行为。
其实这些提问也是在帮助孩子从下层脑的冲动过渡到上层脑的高级思考。经常这样引导,就相当于在孩子上下层脑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孩子就会养成遇事冷静思考并做出有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转念”与现代脑科学的相通之处。
第三步,怎么转念?可以继续发问:“刚才某某同学说她遇到生气的事,1分钟就可以让自己不生气,你们用多长时间就可以不生气了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用30秒,我用20秒,我用1秒……”
当然,接下来你还可以说:“哇,你们好厉害啊?我要用三分钟哎,有时还会更多……”
不过你要明白,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不一定是他们真明白了,很有可能是人云亦云。你要想办法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
可以这样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孩子们开始动脑筋,他们一般会说:“我想想开心的事就好了”或者“我要大方”
我们可以教他们一些方法。这个在此不赘述了,以后再找机会分享吧。
问孩子们“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就是引导孩子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转念的前提。陷在一种想法里往往是因为大脑那时只能有那一种想法,被禁锢在这种想法里了。如果经常发散思维,头脑里可供选择的方案多了,孩子大脑就灵活了,就容易想得开了。
其实问题还可以继续延伸,看你的设问能力了,只有合适的开启,孩子的智慧之花才会绽放。
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但是再多的知识都比不过拥有一个好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嘛,那么又是什么决定性格呢?那就是思维模式。当“转念”这种高级智慧成为孩子的思维模式时,他就拥有了一个好性格、好命运。
学校是主要传授知识的地方,应试教育下没有那么多时间用在孩子的人格培养上,所以家庭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