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是指什么意思(三军是指什么)
如今,人们经常将“陆海空”三种士兵称呼为三军。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仅仅只有陆军的时候,很多将帅依然用“三军”来指代全部的军队。比如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将帅在阵前喝令:“三军将士听令!”至于“勇冠三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成语,也体现出“三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频繁使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把军队称为“三军”呢?“三军”分别指什么呢?
一
首先,现代的概念是指陆、海、空三军,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军”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打仗的上、中、下三个兵种,这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完全不同。早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一般设有“三军”,其中,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并且,根据《周礼·夏官·司马》的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在春秋时期,一般的诸侯大国都设有“上中下或者左中右”这三军,与此相对应的是,周天子则拥有“六军”。
二
不过,到了春秋后期,晋国、楚国、齐国等强大的诸侯国不断扩大士兵数量,也即不再满足于“三军”的规模。《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四回:“旧有三军,今又添二军,共是五军,亚于天子之制。”对于晋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选择将“前中后的三军”扩大到“五军”的规模,其中,晋国在“上中下三军”的基础上增加了“新上军”和“新下军”。在此基础上,三军逐渐成为军队的通称,比如《论语·子罕》记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
再者,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军”,除了指前、中、后三个兵种,也被用来指代“步、车、骑”三个兵种,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步兵和起兵外,还有驾着“马车”来作战的士兵。春秋时期,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叫法,其中一“乘”就是一辆作战的马车: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手、长枪兵、弓弩兵各一)。《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这里面的三军就是指“步、车、骑”三个兵种。
四
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上、下、中军非常流行。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唐朝、宋朝等历史阶段,前军、中军、后军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在此基础上,这个时候的前军通常是先锋部队,也即向敌人发起冲锋的士兵;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通常也是主力部队和大军所在的地方;后军则主要担任掩护、后勤等任务,起到的是辅助作用。总的来说,对于古代历史上的“三军”,其概念和现在的“陆海空三军”是不一样,当然,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三军”已经成为军队的通称了。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