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丛林地狱)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丵”部的一个汉字“叢”,“叢”在现代汉语简化为“丛”,“丛”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入1988年***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汉字表》中,因此需要着重记忆。其详情如下:
叢(丛)。读có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叢,聚也。从丵,取声。”形声字。本义是聚集。
关于这个字,《字源》李守奎先生认为:叢应当是形声字,但“从艸,龍声。因为“丵”在先秦古文字中本不存在。《说文》小篆是误合来源不同的几个偏旁而成,“叢”所从的“丵”就是“艸”旁与“龍”字所从的顶冠而成。秦简所从“龍”字下部与“取”近同,属于变形音化。认为“叢”的本义应当是草木丛生。”我们不认同这种观点,在没有过硬的证据证明《说文解字》的错误时,我们不能妄自否定它,实际上,艸部有字“(上艸下叢)”(具体见第111课),本义是草木丛生,“叢”应当暂依《说文》所解,它的本义就是聚集。并不单单指草木的聚集,还指人和事物的聚集。而“艸”部的“(上艸下叢)”单指草木丛生。
(聚集的人群)
更重要的是,它的声部“取”本义是割耳记战功,引申也有“聚集”之义。所以,《说文》所说“叢”字“从丵,取声。”是有道理的,不能直接否认,所以我们暂时仍依照《说文》解说为准。
《书·无逸》:“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伺,是丛于厥身。”乱罚没有罪过的人,乱杀没有罪过的人。老百姓的怨恨一旦汇合起来,就会集中到你的身上。这里指的是怨恨的“聚集”。《吕氏春秋·达郁》:“国郁处久,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的郁结长期存在,那么各种邪恶都会一齐产生,所有灾难都会聚集到来了。这里指的是灾难的“聚集”。
“丛”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密集生长的(草木)。《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原隰……其植物宜丛物。”郑玄注:“丛物,萑苇之属。”五是原隰……,宜于生长萑苇之类丛生的植物。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最为常用,比如树丛,草丛。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替深渊把鱼驱赶来的,是水獭;替树林把鸟儿驱赶来的,是鹞、鹰。“为丛驱雀”后来发展为成语,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树丛:树木聚集)
(2)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动物或其它东西。如:人丛;论丛。比如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论丛》,论丛,即论文丛书。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
(3)繁杂。《汉书·酷吏传赞》:“张汤死后,罔密事丛,以寖耗废。”颜师古注:“丛谓众也。”张汤死后,法禁严密,事务繁杂,***愈发动乱荒废。
(4)用作量词。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一丛深色花)
(5)通“悤(匆)”。急迫。《广雅·释诂一》:“叢,遽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丰部》:“叢,假借为悤。”
此外,丛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丛氏,见《姓苑》。南唐丛鐇,许昌人,望出许昌。”
丛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丛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8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